端午看展指南|在贵阳孔学堂,赴一场端午文化之约

贵州音乐广播,贵阳孔学堂 | 2023-06-22 10:50

又到一年端午时
赛龙舟、悬艾草
包粽子、佩香囊
……

端午的韵味
正在悄然铺展

逛腻了人挤人的景区
不如一起去看一场艺术展
解锁假期打开新方式

 端午看展指南|贵阳孔学堂 

 “我们的节日·端午” 
「端雅集」

今年端午节期间,贵阳孔学堂“我们的节日·端午”2023(癸卯)年端午传统文化活动「端雅集」已经开市。6月22日-6月24日,持续三天的活动,为您带来不同的快乐。

时间:6月22日 10:00 - 16:00
地点:孔学堂亲民厅
活动:文化沙龙 抒端雅之兴

活动一
话端雅(10:30 - 11:30)

以端午传统文化为内容,畅谈古今文人雅趣,一抒端雅之兴。市民朋友可围坐观看,共享端午文化“加餐”。

活动二
趣端雅(14:00 - 16:00)

诵诗接力,击鼓传“粽”,参与者以读诗形式开始传粽子,获“粽”的幸运观众可选诵读诗词或歌舞抒怀,表演后即可获得孔学堂文创冰淇淋一份。



时间:6月23日 - 6月24日 10:00 - 16:00

地点:孔学堂亲民厅
活动:听琴音 品茶香

活动一
古琴雅集(6月23日 10:00 - 11:00)

炎炎夏日,由孔学堂溪山琴社以古琴、弦歌带来流水、酒狂、鹿鸣等9首名曲,用赏析形式为现场市民游客奉上一场特殊的端午古琴户外体验课。

活动二
茶艺展演
6月23日13:30 - 16:00
6月24日10:00 - 16:00

由茶艺师讲解茶艺之道,让参与者感悟中国传统茶艺文化。现场为市民游客演示贵州民俗茶的冲泡技巧,还免费试饮品茗。



时间:6月22日 - 6月24日 9:00 - 16:30

地点:孔学堂礼仪广场
活动:六大传统体验 纵情玩 粽情吃

包粽子

手艺人教授粽子制作,游客现场DIY后可把自己包的粽子带走。玩得开心,吃得粽意。

点雄黄

用雄黄在额头眉间画王字,寓意王者为上,百毒不侵,福禄降临,鸿运通达。

沐兰汤

用菖蒲草沾艾叶水,拂拭双手、额头、脖颈,驱蚊虫,除晦气,康身心。

佩香囊

以艾草、薄荷等为原料,亲手缝制香囊,随身佩戴,赠亲友、赠师长。牵挂、祝福尽在其中。

悬艾草

用艾草、菖蒲等植物,制作端午特色小花束,和香囊与福笺挂在车上,可安神养心,护佑平安。

射五毒

一箭射五毒,灾祸皆退散。射五毒既能感受民俗,又能祈愿消灾驱邪、远离毒疫。

完成以上六项体验,盖章打卡后可获孔学堂文创冰淇淋或粽子好礼一份!



时间:6月22日 - 6月24日 9:00 - 16:30

地点:孔学堂礼仪广场—六艺学宫
活动:COSPLAY 秀出另外的我们

市民游客可自行身着不同时代的服装,在此走秀、拍照打卡,体验雅趣风流。

让专业摄影师的镜头,把你的美丽装扮、风雅神采留住。



时间:6月22日 - 6月24日 9:00 - 16:30

地点:孔学堂礼仪广场
活动:端雅市集 摆个爽爽夏日

60组文创小集摊位,非遗文创小品、移动书吧、艺术手作、糕点茶饮......在夏日的热情里,不负端午时光,不负幸福安康。

既是氛围风景,也是游客游赏玩乐的好去处。


 溪山翰迹·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创高级培训班 
 第三、第四届师生作品展 

展期:6月17日 - 7月17日
地点:贵阳孔学堂艺文馆

6月17日,溪山翰迹·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创高级培训班第三、第四届师生作品展在贵阳孔学堂艺文馆开展,展出导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共90余人137件作品,展现其在简帛书法艺术研究和创作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活动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湖南博物院、长沙简牍博物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主办,展览展至7月17日。

简帛书是一种写在简牍绢帛上的书体,商代开始,简牍作为主要的书写载体,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帛书是更为贵重的书写载体。东汉时期,造纸术得到改进,纸张慢慢普及,到了魏晋时期,简帛才逐渐被取而代之,简帛书存在千年之久,包含了各种书体最早的雏形,是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源头,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

简帛书法出土量大、字数多、风格丰富,战国、秦、汉不仅时代风格、地域风格有体现,而且书法风格也多彩,大篆体、秦隶、汉隶、章草等皆有。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松长介绍,“按照时代来分,简帛书分为战国竹简(古文)、楚简(古隶)、西汉简(古隶较多)、东汉简(楷书草书演变较多)、三国魏晋(楷书),魏晋时期,‘篆、隶、草、行、楷’中国书法的各种书写字体已经成熟定型。”

展览现场,作品内容上包括导师作品、楚简研创、秦简研创、汉简研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郭店楚简》《曾侯乙墓竹简》《楚辞》《里耶秦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放马滩秦简》《清华简》等节选的书法作品或字形活泼用笔灵动率真,或笔力雄强大气磅礴。除了临摹竹简内容外,学员们还书写经典诗词和对联,有的作品灵动飘逸,有的作品锋利深邃,有的圆润饱满,有的干瘦如枯枝,结构、布局、风格、载体各有特色。展出的作品中,有的作品两米多高,字比碗大,有的作品娟秀柔美,字比指甲盖小。不少学员精心设计,用黄色的字条贴于画纸之上,在字条上书写,营造一种仿竹简的氛围,甚至连竹简破损的边际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有些书写于黄色纸面之上,裁剪或撕边烧边,贴于卷轴之上,古意盎然,布局精妙。

现场观众对展出作品眼花缭乱,纷纷点赞,来自贵州民族大学书法专业的学生卢梦娇表示大开眼界,她说:“我非常喜欢简帛书法,它的线条感和静态美让我‘一见钟情’,已经练习了半个多学期,现代人的思维加上古韵深厚的古法字体相融合,很有感觉。今天在现场来学习更加有助于我今后的练习和创作,是一次难得的体验。”陆侦华是位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多年,现场书法作品的“复古感”让她特别喜欢,她说;“每一幅作品都很精致,除了写好每一个字,整体的设计和布局也很有讲究,这让我对今后创作的作品形式开拓了思路。”

对于简帛书法在当今的意义,陈松长说,“简帛书是笔写的字体,不像汉碑是刻出来,独有一种笔墨情趣,我们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中清晰看到每个字的笔迹、笔锋、墨色。从中国书画史的角度来说,简帛书法的研究发展可以探寻书法发展的源头,对于当代书法艺术的创作来说,与其是做一些奇特的尝试,不如去‘寻古’或许更有意义。”

据了解,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创高级培训班是贵阳孔学堂、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公益性课程,旨在弘扬中国简帛书法,推动简帛书法的研创,提高简帛书法研创者的学养,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一批有学问基础的简帛书法研创者。2018年7月,首届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创高级培训班在贵阳孔学堂开班,培训结束后,“问道花溪”首届中国简帛书法高级研创班师生作品展在贵阳孔学堂开展,展示了培训的丰硕成果,展出作品融合了古文字的形态、神韵与现代审美的再创作,并在甘肃、连云港、山东等地巡展,对书法艺术“熔古铸今”、开时代书风,具有重大推动作用。2019年7月,第二届中国简帛书法高级研创班在孔学堂开班。开班至今已有5届,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对简帛书法的研究以及各省书法家互相交流、互相切磋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开启中国书法艺术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