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梁太鹤: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

V-FM106.2贵州都市广播 | 2021-05-25 11:58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1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1

00:00 / -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2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2

00:00 / -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3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3

00:00 / -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4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4

00:00 / -

本期主题: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

 

漫步博物馆,与远古的时代对话,我们惊叹于伟大的历史遗存,我们也徜徉在时光交错的文物里。

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我们该如何逛博物馆?

本期领读者:梁太鹤  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贵州省博物馆原副馆长

梁太鹤,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退休),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先后任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1982年四川大学考古专业毕业,2010年退休。先后参加兴仁交乐汉墓群、赤水马鞍山崖墓群、普安铜鼓山遗址、赫章可乐古墓群等大型考古发掘研究工作,撰写文物考古论文数十篇,编写出版《赫章可乐2000发掘报告》。主持贵州传统工艺调查研究课题,编写《贵州传统工艺研究》。

2014年初,位于贵阳市北京路的贵州省博物馆发布告示:因筹备搬迁新馆,即将择时闭馆。一座矗立半个多世纪,为许多贵阳市民所熟悉的优雅文化殿堂,就此或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一时间,引起若干人心底的感慨。

这是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庭院宽敞,种植松树、桂花树、法国梧桐和许多花草。展览大厅方正典雅,前廊一排高大立柱,让人登阶即生几分崇敬。那个年代,地方有博物馆要算新事物,贵州仅此一座,很吸引眼球。不少人,尤其青少年,在这里寻找到乐园般的感受;唤起发现大自然丰富植物、动物、化石和矿物标本的新鲜感;体验到近距离观看古老文物的一丝神秘感,以及更多几乎要堵心的敬畏感。

梁太鹤分配来时,展厅大楼因东侧墙体开裂,正在进行大规模修复,很快恢复过去的优雅状貌。省博物馆建成于1958年,是当时仿苏大型公共建筑的典范之作。两层的展览大厅高敞方正,坐落于多级石阶上。前廊耸列九根大立柱,登阶让人顿生崇敬。庭院宽敞,树木掩映,广植花草,贵阳许多老市民至今还对年少时那个曾经令人神往的乐园记忆犹新。

博物馆设立,是人类一项伟大发明,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文化遗物有了可靠藏所。文明不断发展,必然不断产生有价值的创造物。但喜新厌旧之习,长期使人们忽略前人创造,随意将其毁弃,任其湮没。当有人开始重视,逐渐收藏前人创造物后,却又使许多侥幸流传下的创造物遭遇抢夺、买卖,经历另一轮破坏,难以稳定保存。直至博物馆出现,才有彻底改变。

国际博物馆协会为博物馆所下定义,最关键一点是“非营利性”。所有博物馆,不论其经营管理方式有何差异,离此基本属性,就不被认可为博物馆。其用意十分明确,就是要保障文物藏品最稳定可靠的收藏环境。因此,博物馆设置有整套严密的档案制度和保管制度、缜密的安防措施、专业化的修复养护技术。

“文物考古专业知识,让人感觉神秘,其实并不深奥。”梁太鹤说,因为博物馆的各类藏品,考古发掘的文物古迹,都是祖先在以往实际生活中制造出来的,都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当说,现代人血液中,早已包含和流淌着古老时代的文化基因。

显然,现代文明高速发展,意识和调整博物馆的职责与方向,是世界博物馆明确的思路。当今世界面临的冲突与危机,使博物馆更强调了重要的职能和独特的作用。

本期领读者梁太鹤,与你共话博物馆的过去、现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