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决堤,为何又是湖南?
7月28日到29日下午,湖南湘潭县连续发生三处决口险情。
其中,29日凌晨3时58分,湘潭县易俗河镇郭家桥新塘村四新堤决口已扩大至77米。
目前,三处决堤口有一处已经合龙,另外两处积水正在自流外排。人员转移、抢险除险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湖南省湘潭县花石镇龙潭村附近涓水的一处堤防28日发生决口(图片来源于网络)
7月29日16时,花石镇龙潭村柳树湾堤段决口完成合龙(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自7月5日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堤后,该省再次发生决堤。
为何又是湖南?
首先,洞庭湖地理位置特殊。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洞庭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汇集了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等几大河流的水量,水量大且流域广。同时,洞庭湖区的堤防多为砂卵石基础,在高水位时,容易发生管涌和翻沙鼓水等险情。这种堤防结构在水压较大时容易出现渗漏和溃堤。
洞庭湖航拍(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气候因素也是重要原因。湖南省处于中国南方季风气候区,汛期(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7月)降雨量集中,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给堤防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湖区土地开发和围湖造田,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水系和湿地环境,降低了洞庭湖的蓄洪能力。湖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也使得防洪压力增加。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洪水管理专家李建成教授指出,湖南的地形复杂且多雨,加之近年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导致河流负荷过重,是决堤的主要原因之一。湖南的降雨量比平常高出30%以上,而地形多山,河道狭窄,容易形成洪峰,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河堤的承压能力不足。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刘晓东教授提到,湖南部分地区的河道疏浚工作不到位,导致河床抬高,排水能力减弱。
面对汛期,同处中国南方的贵州是否要警惕?
贵阳百花湖(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了解,贵州和湖南在地形和气候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地形方面,贵州和湖南都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多且流域面积大。这种地形特征使得在遇到强降雨时,洪水容易在短时间内汇集,造成河流水位迅速上涨。降雨方面,两省的降雨量都集中在夏季,且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降雨事件增多。
专家建议,针对存在的洪水隐患,贵州应加大对河道的疏浚力度,提升河道的排水能力,防止洪水泛滥,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预警系统,确保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疏散群众,减少灾害损失,此外,还应当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等生态措施,增强流域的自然调节能力,减轻洪水的冲击,提高整体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章由AI辅助搜索整理资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