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税务局丨非遗工坊里的青少年税收普法课
近日,贵州蔡群蜡染刺绣发展有限公司的蜡染工坊里,迎来了一支由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6名中职学生组成的税收普法小分队。这是国家税务总局毕节市税务局为进一步深化青少年税收法治宣传教育,丰富青少年税法教育资源,开展的系列青少年税收普法活动之一,通过走进织金蜡染、大方漆器、豆豉素辣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让青少年触摸千年技艺,见证“非遗”之美。
“织金苗族蜡染是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为核心传承区的苗族传统工艺,延续宋代以来的古老工艺体系,以铜刀作笔、黄蜡为墨、布匹为纸,先在布匹上绘制细密白色几何螺旋纹,通过蓝靛浸染形成蓝底白花的独特纹样,工艺涵盖布料处理、蜡液绘制、浸染脱蜡等完整工序,是贵州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蜡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蔡群正专注地指导绣娘们制作蜡染工艺品,画蜡、染色、脱蜡……每一个步骤都严谨而细致。绣娘们手法娴熟,在布料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我从小开始学习蜡染制作,蜡染的几十道工序急不得,每一步都要慢慢来,都要‘合规’。画蜡是蜡染成功制作的关键,想要精美绝伦,让作品都像是会说话的艺术品,这个‘第一步’的制作就不能马虎。”蔡群一边演示一边给现场的学生说。“就像你们的学习一样,要想行得稳、走得远,从一开始就得起好步、筑好基。”
2024级射击项目训练班的袁钦同学拿着刀尖最细的小号蜡刀,用熔化的蜂蜡,跟着老师在纯白棉布上勾勒绘制图案,看似简单的工序却频频失误,不好掌控。“我之前只觉得蜡染很美,今天体验了制作过程,才知道这些‘穿在身上的图腾’‘记在衣上的史诗’‘指尖上的芭蕾’的蜡染之所以美仑美奂,是匠人师傅们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的坚持和无比热爱。”
“企业发展的底气离不开对合规经营的坚持,也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服务和落实政策的效率,国家出台的多项针对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发内生动力。”蔡群说:“公司成立以来,享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优惠政策免税收入12.54万元, 申报享受减免税费额4.55万元,我们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开办非遗培训班等生产经营项目中,带动更多的人能通过这门手艺致富。”
在活动中,学生们还走访了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毕节陈二平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等非遗工坊,深入了解了大方漆器和豆豉素辣椒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税务部门为助力非遗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税收职能,针对非遗企业等重点群体定制个性化服务机制,将政策宣传和业务辅导的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让“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成为可感可及的具体做法。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很感谢税务部门带来的趣味税法课,既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我们的非遗文化,打开税收知识新窗口,又帮我们打了免费的广告,让更多的人品尝、喜欢上毕节的素辣椒。”贵州毕节陈二平特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琴书表示:“国家为非遗传承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商务、财政、税务等多部门联动护航,我们将继续秉承着做企业如做人的原则,坚持合规经营,诚信纳税,让连续多年的A级纳税人成为我们‘陈二平产品’的金字招牌。”
“学生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认知还处在积累阶段,非遗与税务知识结合的宣传普法是很好的社会课堂素材,让学生们走进不同的非遗工坊,实地感受我们毕节非遗承载的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了解了不少的税收知识和非遗技艺,这对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促使他们从小树立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宣传税收、维护税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体育运动学校的吴传菊老师说。
下一步,毕节市税务部门将持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探索“税务+学校”的创新联学之路,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将税法知识编织进一个个可触、可感、可思的实地场景中,有效扩大税收宣传的覆盖面,拓展多元生动宣传形式,推动青少年税收普法走深走实,为构建诚信纳税社会持续贡献力量。
毕节市税务局:童霖 聂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