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信息流行病”,做文明贵阳人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很多温暖人心的故事在网络上传播,展示了贵阳人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我们也看到,有部分人在网络上“放飞自我”,或口无遮拦,或大肆造谣。
常言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这样一部分人,在面对铺天盖地的真假消息时,他们的情绪总是会被这些媒介信息所左右,会因此感到焦虑或失眠,或者会比平时更不愿意放下手机,生怕错过什么重大新闻——这是患上了“信息流行病”的表现。
世卫组织对“信息流行病”的官方定义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线上线下过多的信息——有些准确有些不准确,使得人们在有需要时难以找到可信赖的消息源和可靠的指导。简单来说,就是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人们因无法及时找到信赖的信息而感到内心恐慌。例如,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将某些自媒体上的信息当成“真相”,当这些“真相”被一次次推翻时,便会产生“不知道该相信谁”的焦虑。因此,我们应警惕“信息流行病”的蔓延,多关注充实自己,提高媒介素养,做文明贵阳人。
提高心理免疫力,做安定的自己。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程教授向学生建议,要接纳疫情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除了隔离病毒,还要学会适当隔离疫情信息,特别是在每晚入睡前尽量避免看这类信息,防范“信息流行病”。的确,与其抱着手机在各种真假消息、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中产生情绪内耗,不如沉下心来,关注自己的生活。在居家隔离期间,不妨多看看书、学习一些技能,为自己充充电,在隔离病毒的同时,提高自己内心的心理免疫力,在不安的环境中做安定的自己。
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做文明贵阳人。疫情期间,谣言不时现身网络。那些未经确认的话一旦按下发送键,一传十,十传百,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面对那些不确定、无法甄别来源的事情,我们坚决不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不做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其次,对于防疫工作人员或是不幸感染的患者,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感同身受,“有话好好说”。如果生活确有困难或对防疫工作有更好的建议,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合理表达。面对疫情这个共同的敌人,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而不是互相伤害。
最后,我们了解疫情信息应通过权威渠道,一切以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为准,要理性甄别信息,提高判断真伪能力,切勿听信“小道消息”,更不要去转发、传播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