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贵阳小众书店丨三克岛图书馆:贵阳最“隐秘”的图书馆

贵阳晚报 | 2021-11-15 14:16

繁忙的你有多久没有逛书店了呢?在这初冬的季节,有温暖的阳光,何不放慢脚步,走进贵阳那些深藏于街巷角落的书店,久违的阵阵墨香和柔和的翻书声,也许能让你感受到难得的“宁静”。贵阳的几家小众书店,有着自己的风格,书店的主理人更是有独见之虑,个性十足。记者邀您一同去探访他们与读书、与书店的故事。

受访人:方静,三克岛图书馆主理人

“在我的设想中,它是一个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东西,它所服务的对象就是周边2至3公里范围内的人们,它不用很大,但是周边的交通一定要便利,我希望它离人近一点,离商业远一点。”三克岛图书馆1号馆长方静如是说。

很多人好奇,三克岛图书馆为什么叫“三克岛”?但这对于主理人方静来说,却是一个被问烂了的问题。“因为单词——sanctum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词,有秘密书橱的意思。它有(不受干扰的)私室的意思。”“三克岛”正是由它音译而来。正如20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写的那本《一间自己的房间》所言:一个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的话,那她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显然,方静做到了,虽然她没打算写小说,但她确实拥有了一间自己梦想中的书房,并将这间书房与读书人共享。

这间被戏称为贵阳最“隐秘”的图书馆坐落于电台街与文笔街交会处的小巷中——忠烈街15号。穿过灰白的门洞拾级而上,顺着通往人家的路继续往里走,入眼便能看到一间粉刷成淡黄色的小屋,屋前墙角处放置着一块木牌,上书:三克岛图书馆。

这是一间充满了复古电影感的图书馆,进入其中,仿佛置身于王家卫的电影,绿墙、绿窗帘、绿楼梯,昏黄的灯光映照在裸露于墙面的斑驳木柱上,它仿佛已在这儿等待人们许久,四五十平方米的空间堆满书。“堆”这一词,我认为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这儿的书不若别的书馆那般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而是随意地堆放着。书馆的分区也很不一般,看似随意,却透着那么一丝规律:最左一排按照年代分,中间是“家家都有”和“家家不一定有”,旁边是贵州专区,往右是武侠和漫画以及各种外文原文书,楼上则是画册和杂志。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三克岛图书馆的书,那便是“杂”。在这里,可以找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可以重温四大名著以及金庸、古龙笔下的武侠世界,可以在《老夫子》《七龙珠》的漫画中寻找趣味,可以体味歌德、尼采、余秋雨、王国维等大家眼中的有趣人间。如果你精通某一门外文,这儿英、日、韩、法都有,或许你淘一淘,还会发现别人没发现的小众语种。你甚至可以在这儿看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以及已经绝版的《花溪》杂志。

对于选书和分区,一切都是由心而来的。对馆长方静而言,因为她不卖书,只提供借阅,所以在选品上不必迎合市场,馆里的书几乎都是她愿意读且愿意和大家分享的。“我只能保证在我的‘天花板’里,它们是值得的。”方静说。

谈及“开图书馆”这件几乎不盈利的事,方静说:“技术进步以后,纸质书行将就木,但大家提起纸质书来,还是觉得非常喜欢,仍然会觉得是好东西。为什么做?因为我喜欢,我知道它的价值。看书正不正确?终身学习正不正确?留下这些珍贵的纸质的东西,好不好?当这些都是yes的回答后,我觉得做这件事情就没有什么可怀疑、可迟疑的了。”

方静推荐书目:《容忍与自由》

作者:胡适

推荐理由:这本书精选了胡适极具代表性的二十八篇文章,涵盖了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等各方面,呈现了这位中国自由主义先驱的自由与民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