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松桃 | 寨英滚龙的“变”与“不变”

铜仁新闻网、微铜仁、黔东南微报 | 2022-01-11 15:22

2021年11月26日,在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年度评选中,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滚龙荣获“2021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是贵州唯一上榜的项目,也是贵州首次获此殊荣。

从全国推介的30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这对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寨英滚龙来说是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一张新的名片,将更好地推进寨英滚龙的保护、推广和创新发展。

寨英滚龙表演。周永富/摄

寨英滚龙何以入选

2021年11月26日,在2021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现场,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龙文站在台下略显激动,他即将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寨英滚龙能入选是我没有想到的,毕竟全国这么多优秀体育文化项目。”从8月份筹备资料到申报,一直由龙文和另一名同事负责,此次荣获“2021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对他们来说既意外又欣慰。

寨英滚龙是舞龙的一种,因舞动时龙身翻滚幅度大,像滚动着一样,得名为滚龙。舞龙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在贵州各地并不鲜见,但像寨英镇这样因滚龙备受关注,且小有名气的却是少数。人们不禁好奇,在西南山区的乡镇里,滚龙是何以进入公众视野的?

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滚龙荣获“2021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

历史上,由于寨英地处两条河(磨龙洞、高家河)的交汇处,水运便利,此地便建民舍,开商埠,湖广客商纷至沓来。

自明朝以来,寨英镇就有舞龙的风俗,一则丰富春节生活,表达欢快之情;二则希望消灾避邪,扫除瘟疫;三则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如果说明朝以来的舞龙风俗让寨英滚龙有了丰厚的底蕴,那在20世纪初举办的一次大规模滚龙灯会则将其推向发展的高潮。

据相关记载,此次滚龙灯会盛宴,采用商贾带头、众人集资的方法,灯会期间向周边市、县、乡(镇)发放了大量请帖。此次灯会处处彰显滚龙活动的气派和壮观,让滚龙在整个武陵山区,甚至苏杭一带名声大振。

改革开放以后,寨英滚龙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寨英滚龙多次走出山门,参加省、市、县组织举办的各种大型庆典、节日灯会及迎宾等活动表演,接待海内外观众10万余人次。其精湛的编扎技巧和表演技艺,令观赏者惊叹不已。

黄文斌/摄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文件《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重要且急迫的,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和方针的有序进行。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寨英滚龙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更好地促进滚龙运动的传承和发展。

此后,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等相继出台,不仅为寨英滚龙指明了方向和前进的道路,更助力寨英滚龙走向繁荣。

擦亮寨英滚龙名片

对寨英滚龙来说,1999年是一个拐点。这一年,贵州省文化下乡艺术团专门邀请寨英滚龙参与演出,让寨英滚龙从“自娱自乐”到“迈出家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寨英滚龙继承了传统舞龙运动的文化精髓,并融合了当地独有的民族元素为一体,在滚龙的结构造型和舞动套路上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特点。

滚龙全长36米,共分17节(又称洞),由34个体魄健壮的人轮番舞动,以9根拇指粗的竹篾捆扎连接成龙骨,500个直径60厘米左右的篾圈等距排列成龙身,再以整幅的绸布画上斑斓的鳞甲,罩在篾圈上。龙头以粗竹揉扭而成,固于龙架,蒙上特制的防火布料后加以描画。龙头、龙身点上油捻,光彩照人,远远望去,十分逼真。

变幻莫测的滚舞招式。

除了制作上的工艺,在表演上也十分超群。“蛟龙出洞”“翻江倒海”“神龙戏珠”“神龙打滚”“乾坤倒转”等变幻莫测的招式,简练明快,一气呵成。

特别是在滚龙舞动时,配以花灯穿插表演,成了一种立体式的综合艺术,无论白天或晚上,场面都极其壮观。白天可以仔细观赏到各种表演招式,晚上的滚龙加上燃放的烟火,既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绝妙夜景,又有“山呼海啸”般的磅礴气势。

“滚龙编扎得栩栩如生,且表演技艺十分精湛,滚舞招式变幻莫测,令人眼花缭乱。”这是第一次观看寨英滚龙时,游客发出的赞叹。

2001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专程到寨英镇拍摄滚龙艺术,在2002年春节特别节目中播出,寨英滚龙进入了公众视野。2002年,寨英滚龙又分别被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乡村大世界》、贵州电视台《走遍贵州》栏目作为春节特别节目和旅游节目搬上荧屏。

2011年,在贵阳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寨英滚龙作为表演项目被邀请到比赛现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好评。在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寨英滚龙亮相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分会场,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寨英滚龙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外界进一步感受寨英滚龙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魅力。

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寨英滚龙亮相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分会场舞台。

集纺织、刺绣、雕刻、剪纸、书法、美术、舞蹈、特技、演讲等诸多艺术为一体的寨英滚龙文化,如今成了寨英古镇靓丽的一张名片,且越来越亮眼。

从2006年至今,为了繁荣寨英的滚龙文化,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当地都会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滚龙艺术节,为周边数万观众献上一场盛大的滚龙表演。为了使滚龙文化得以传承,如今的寨英镇,村村寨寨都成立了滚龙协会,每当春节期间、重大节日或外出表演的时候,男女青壮年,人人都能舞龙。

向旅游产业强镇迈进

每年正月初六至十五,村民们舞起色彩艳丽的滚龙游走在青瓦石板路间,感觉一切都没变,又感觉一切都变了。不变的是代代沿袭的优秀传统文化,变的是南来北往的游客集聚于此,更增添了几分热闹。

在龙文看来,此次荣获“2021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不仅为松桃苗族自治县新添了一张国家级名片,更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各地游客观看滚龙表演。

2004年12月,寨英镇发布了举办“滚龙闹新春”“中国滚龙艺术之乡——梵净山·古镇寨英风光风情全国摄影展”活动的消息。

消息一传出,在全国摄影界掀起了一股“寨英滚龙热”。从2005年大年三十起,泰国、北京、河南、深圳等国内外摄影大师、新闻记者聚焦寨英镇,文人墨客、旅游爱好者也络绎不绝前往观光。此次活动共收到参评照片3168幅(组),2007年元月,寨英镇出版了《中国滚龙艺术之乡——梵净山古镇·寨英风光风情全国摄影展作品集》。

2017年,成功举办了“2017年中国寨英第十一届滚龙文化艺术节”大型活动,吸引了来自重庆、北京、湖南及周边市、县(区)2万余人前来观看。同时,启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美丽寨英”乡村扶贫规划工作,与苏州设计院签订了寨英古镇规划合同。

近年来,寨英镇加大了对古镇保护修缮力度,把寨英古镇当作滚龙文化艺术的一个展示窗口,打造寨英新的旅游品牌及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正月初六至十五,寨英镇都要舞滚龙,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观看,为当地群众带来收入。

如今,寨英完成了滚龙文化广场初步规划,广场规划面积达27000余平方米,并已开工建设;建立滚龙表演中心,深度挖掘寨英古镇多元文化,以资源创造特色,用特色吸引游客;组建寨英滚龙演艺公司,定时定期演出寨英滚龙等相关节目。

“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推动寨英由旅游资源大镇向旅游产业强镇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寨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道。

多条滚龙“汇聚”一堂,竞相亮相。

用好“寨英滚龙”这张名片

从“自娱自乐”到“走出家门”,从登上央视春晚到吸引八方游客,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通过“滚龙”这张名片,旅游产业蒸蒸日上。

2002年3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寨英滚龙艺术之乡”,2003年3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滚龙),2007年6月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1年荣获“2021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随着一次次荣誉叠加,寨英滚龙的“名片”也越来越亮。

而用好寨英滚龙这张“名片”也成了寨英发展的优势所在。从2004年举办“滚龙闹新春”和“中国滚龙艺术之乡——梵净山·古镇寨英风光风情全国摄影展”活动、 2017年举办“2017年中国寨英第十一届滚龙文化艺术节”大型活动,到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亮相,寨英滚龙不断收获关注度。

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让寨英滚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寨英镇加大了对古镇保护修缮力度,完成了一系列古建筑修缮修复工作,并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道路框架、基础设施配套。

除此之外,在制作手艺上的与时俱进,也助推了寨英滚龙走向繁荣。寨英滚龙的编扎在艺人的锐意创新、博采众长之下,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改油捻为低电压照明,使其更具活力与灵性,形象更加逼真和威武。

如果说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民族文化是寨英滚龙不断获得外界关注的机遇,那么抢抓机遇、融合创新、用好用足滚龙这张名牌则成了寨英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内生动力。(作者: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