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三举措推动非遗保护传承

麻江县委改革办 | 2024-01-07 13:05

近年来,麻江县依托非遗特色资源,通过文化引领、文旅融合、文创发展等方式,壮大非遗传承、赋能活化遗产和推动转型升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年,麻江县河坝瑶族文化博物馆获评“2022年度贵州省十佳非国有博物馆”。

一是文化引领壮大非遗传承。积极打造麻江非遗创意工坊文创基地,引导11家企业创建非遗工坊。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举办文化遗产日、非遗文创大赛等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和文化传承意识。通过日常走访,挖掘传承民间非遗技艺和民族文化精髓,充实非遗资源库。截至目前,麻江县累计获命名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3家,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家;非遗项目累计58项;非遗项目传承人累计61人。

二是文旅融合赋能活化遗产。利用苗族祭鼓节、瑶年节、“隆昌四月八”畲族文化节等万人以上参与的传统民族文化节庆,结合枫香印染、苗族织棉、民族医药等非遗传承活动,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通过挖掘和合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非遗资源,建成乌羊麻苗寨、卡乌苗族村、复兴仫佬村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坝非遗工坊为核心的旅游商品街区、旅游购物精品店、旅游电商平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8个,省级16个,吸引游客7.3万人次,实现综合性收入664.3万元。

三是文创发展推动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正秀”“绣娘”“苗吴记酸汤”“玉梦酸汤”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开发文创旅游、民族医药康养等100余种产品。依托传统手工作坊,采取“公司+非遗人才+创业女大学生+绣娘”模式,整合成立麻江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东西协作和中直单位定点帮扶契机,依托天猫、抖音、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及自营店铺,开设非遗文创连锁门店,建立线上、线下智能化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订单式生产。截至目前,麻江县“玉梦凯里酸汤粉”入选贵州省“十大”黔味预制菜,“正秀”“绣娘”等民族企业产品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酸汤产品年产值达6.8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