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者】闻好“好好聊天”:一杯咖啡的故事
书籍点亮生活
让《领读者》带我们到达最远的地方
像一艘船,如一匹马
穿越时空,跨越山河
读书,读人,读世界
多一度听见,多一度温暖
【好好聊天】

一杯咖啡的故事1
00:00 / -
一杯咖啡的故事2
00:00 / -
一杯咖啡的故事3
00:00 / -
一杯咖啡的故事4
00:00 / -本期话题:一杯咖啡的故事
咖啡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咖啡豆曾是世界贸易市场上仅次于原油的重要原料,
到今天,世界商品交易所内咖啡价格的波动也影响着2500万咖农及其家庭的命运。
如何判断一杯咖啡是一杯好咖啡?
我们喝到一杯咖啡要经过哪些工序?
我们为什么要去咖啡馆喝咖啡?
喝咖啡的味觉乐趣和社交属性是什么?
如今,咖啡工业、咖啡制造、咖啡经济、咖啡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变的是“想健康生活,就来杯咖啡”。
南方:最早,咖啡是属于女人们的......
闻好:小咖啡如何改变大世界?
卢源:精品咖啡馆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糖果店
本期聊天者:卢源 Outmancoffee主理人&烘焙师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当下都市人都要靠咖啡续命的时代,谈咖啡来回就“美式”“意式”“澳白”,为什么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咖啡文化?
我们理解中的咖啡,基本上离不开要谈格调。似乎在潜移默化定义咖啡,它是职场人“一酒解千愁”的中产标配。
其实,实际上准确来说,我们早有属于自己的咖啡文化,而且接地气多了。
有一种咖啡,就是要够糙够便宜。
在这么一个地方,你会看到满嘴黄牙的阿伯,夹着对拖鞋走到一间又破又旧的早餐档,叫一杯不到十块钱的咖啡,一坐就是一整天。
别怀疑,这是属于南洋咖啡的地盘,定位在东南亚国家华人片区或者我国的海南一带。
如果咖啡对于很多人的印象是高富帅或者中产白领,那南洋咖啡一定是最老派,但又最叛逆奔放的摇滚草根。
它的另类首先体现在重口味,讲的就是粗糙、浓烈、奔放。
喝惯美式的人,别以为自己已经很能喝苦了。南洋黑咖啡所展现的苦,与我们之前喝过咖啡的苦根本就是两回事。它的黑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浓稠到杯缘还挂着像滴蜡般的咖啡痕。要是不加糖不加奶,真的就像在喝中药。
南洋咖啡在全球咖啡界里走的是平民路线,通常七八块就能买到一杯道地的南洋咖啡。
当地人喝咖啡的氛围也是足够接地气,在南洋地区,这种咖啡店通常被叫“Kopitiam”,即邻里咖啡店或传统咖啡店,常出落在大街小巷的小贩中心或者传统早餐档茶水档口。
Kopitiam这一词就是结合了马来语的咖啡(Kopi)和福建话中的店(tiam)而成。
在南洋一带点咖啡也非常有意思,他们自带一套独门暗号。有些店家墙上贴着菜单表,看似复杂,但总有规律可循。要是你是海南人、广东人或福建人,可能还会觉得带着点莫名的熟悉感。
古往今来,咖啡这一文化符号一直在随着时代变迁而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咖啡似乎是小资中产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是社畜们用来调侃续命的解药。
也许还应该包括一种涵义,也就是南洋咖啡正在呼应当下的——咖啡即便和生活一样苦,这就是打工人的宿命,你也可以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当然,还有更多关于咖啡的故事,在今天的节目里,可以详细了解。
【好好聊天】和你聊:一杯咖啡的故事。
(本文部分图文转载自“新周刊——九行”,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