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重温知新担使命,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贵州教育》栏目 | 2024-03-19 16:23

近日,贵州大学召开座谈会,旨在回顾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党委书记杨未,校党委副书记骆长江、张洁出席会议。座谈会由骆长江主持。

杨未表示,贵州大学在过去五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守育人初心,实施铸魂工程,推进师德建设和教师培养,通过“溪山芳林行动”等措施,建立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打造党建思政品牌。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思政课不仅是知识、通识和原理课,更是塑造三观的重要课程。全校要以执着和韧劲提高思政工作效果,办出特色,形成“贵大品牌”,培养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贡献“贵大力量”。

骆长江在主持会议时发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的要求,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影响力和吸引力,确保主旋律在课堂上不缺席,在主阵地上不落伍,让思政课活起来,发挥好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教育引导贵大学子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张洁引导参与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点。师生结合实践,探讨学习体会、努力目标,并激发进取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爱东提出四点建议:一、立德树人,创新思政课程以增强活力;二、 明德至善,强化教师团队;三、利用贵州红色资源,提升课程质量;四、围绕“双一流”目标,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营造全校关注、教师投入、学生热情的学习环境。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易丹妮表示,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凯,提倡思政课教师应遵循“六种素养”规范:政治坚定、情感深厚、思维创新、视野开阔、自律严格、品德端正,并以此指导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焦敬超表示,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上讲清讲透、学懂弄通,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不断锤炼和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学识素养和道德素养;要用强政治、深情怀、新思维、广视野、严自律、正人格兼顾学生感受和学习效果;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创新教学理念、内容、方法, 坚定信心决心,将压力变为新动力,做无愧于新时代的“思政人”。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晏超、传媒学院辅导员王婷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陈开恩和法学院本科生周扬在座谈会上发言。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及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师生代表,附中主要负责人及教师代表,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