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贵州 有问必答丨它是暮色中的“夜师傅”,也是孤独的守候者

撰文:冉景丞 | 2025-10-17 21:01

就在暮色即将降临时,我忍受着蚊虫的叮咬,手握相机沿着河岸漫步,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平静的水面,突然,被水中一根木桩上伫立的一只鸟吸引,它像一座青铜雕刻,以一种绝对的、几乎违背生命本能的静止,锚定在苍茫的暮色里。灰蓝色的背羽,在残余的天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纯白的腹部则像一团渐渐暗下去的雪。它缩着脖子,长长的喙以一种决绝的角度指向水面,整个身体收敛成一枚蓄势待发的楔子。看清楚了,那是夜鹭,捕鱼人戏称的“夜师傅”。

其实之前在草海、都匀、百花湖都看到过夜鹭,而且不是一只,是好多只在一起飞过,短暂地停靠在树梢上,随即像是接到了命令,同时从树上起飞,飞到了山的另一边。个子与白鹭差不多,但明显要粗胖一些。有一次,我还清楚地看到了它们枕部长长的冠羽,像是清朝官员们帽子后的花翎。但这一次,它近在咫尺,当然会看得更仔细些。那么问题来了,夜鹭和白鹭有哪些区别呢先留个悬念,文章最后作答。

我停下脚步,就这么静静地对视着,它不动,我也一动不动,甚至连举起相机的勇气都没有,生怕一不小心惊扰了这水边的禅修。它为何能如此耐心?周遭的世界并非静止。微风拂过,水面皱起粼粼的细波;不远处的公路上,车流织成一条流动的光带,带着嗡嗡的、沉闷的噪音;更远处,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像一片浮上岸的星群,喧嚣而浮躁。所有这些流动与声响,到了它那里,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了。它全然不为所动,它的世界,似乎就只剩下脚下那方木桩,以及木桩下那片深不可测的、藏匿着生命的水域。

这凝固,并非空无,而是一种极致的专注。那琥珀色的、一圈环着一圈的眼睛,想必正穿透水面的折射与光影的迷障,牢牢锁定着水下任何一丝细微的动静。那里面没有思想,没有期盼,也没有焦虑,只有纯粹的本能与猎手的计算。它的耐心,是一种将自身化为环境的耐心,是放弃所有多余动作、将能量积蓄于雷霆一击的耐心。这让我想起那些在溪流中垂钓终日的老者,他们握着鱼竿,一坐便是几个时辰,人与竿、与影,一同融入山水,追求的或许已不全是鱼,而是那种与时间融为一体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夜师傅”的称号,名副其实。

然而,这份静默的守候,并非总是充满诗意的,它更像是一场生存的豪赌。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暮色愈发深沉。它像一个固执的守夜人,在等待一个不知是否会来的信号。这水中的木桩,是它的舞台,也是它的牢笼;是它的猎场,也是它的炼狱。若长久没有收获,这优雅的等待,便不免染上一丝悲壮的色彩,那是一种在绝望中依然抱持希望的坚持。

就在我的思绪飘远之际,变化发生了。那尊青铜雕像仿佛瞬间被注入了生命,没有预兆,没有调整,它的头颅如闪电般刺入水中,快得只剩下一道模糊的灰线。“噗”的一声轻响,水花微溅。待它抬起头时,长喙间已钳着一条银光闪闪、兀自扭动的小鱼。整个过程,连我的眼睛都没有反应过来,从极静到极动,再到极静,不过一两次心跳的时间。

它微微仰头,熟练地将挣扎的猎物调整顺滑,喉部几次鼓动,便将那份辛苦等来的报酬囫囵吞下。然后,又恢复了那经典的姿势,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一击从未发生。一切重归沉寂,只有水面那圈渐渐扩大的涟漪,证明着方才刹那的生死交锋。看它仍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似乎对我的一举一动并不敢兴趣,于是举起相机,留下了几张照片。它就那么坚定地坚持着,还是一动不动。

我忽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惭愧,我们这些现代人,何曾有过这样的耐心?我们被效率驱赶,被碎片化的信息包围,渴望着立竿见影的回报。我们的“等待”,总是伴随着焦躁地刷屏、频繁地查看与内心的喋喋不休。我们失去了与漫长空白期和平共处的能力。而夜鹭,这位“夜师傅”,用它整个生存哲学告诉人们:真正的获得,往往藏匿在最深沉的静默之后;那最有力量的行动,正发端于最极致的忍耐之中。

夜色彻底笼罩下来,对岸的灯火在水中的倒影被拉得老长,随波光摇曳,像一条条金色的水蛇。那只夜鹭的轮廓在暮霭中渐渐模糊,与木桩、与整个黑夜融为一体。它或许会在这里站立一整夜,像一个真正的、孤独的守夜者。

我没有再等下去,转身踏上归途。城市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车流声、人语声,重新涌回耳畔。但我的心里,却仿佛留下了一个安静的角落,那里有一根水中的木桩,木桩上站着一只灰色的鸟,它一动不动,用它全部的沉默,教会了我一些关于时间、等待与力量,那些早已被我们遗忘的事情。

关于夜鹭,这些冷知识你也许感兴趣:

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夜鹭主要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通常于黄昏后从栖息地分散成小群出来,三三两两于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也单独伫立在水中树桩或树枝上等候猎物,眼睛紧紧地凝视着水中。清晨太阳出来以前,则陆续回到树上隐蔽处休息。

夜出性,喜结群

夜鹭夜出性,喜结群。常成小群于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结群隐藏于密林中僻静处,或分散成小群栖息在僻静的山坡、水库或湖中小岛上的灌丛或高大树木的枝叶丛中,偶尔也见有单独活动和栖息的。

最后回答文中问题:夜鹭和白鹭虽同属鹭科,但外观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体型、羽色及关键生理结构上。

夜鹭身体粗胖,颈部较短,头部较大,整体呈圆润轮廓。‌白鹭体型纤细修长,颈部细长且常呈S形弯曲,飞行姿态优雅。‌

夜鹭额部至背部为绿黑色或墨蓝色,具金属光泽,腹部白色;繁殖期枕部有2-3条白色丝状饰羽,下垂至背部。‌白鹭全身羽毛纯白,无杂色;繁殖期颈背具细长饰羽,背部有蓑状羽,整体呈“仙鸟”般洁净外观。‌

夜鹭为典型夜行性鸟类,黄昏至夜间捕食,白天常集群隐蔽休息。‌白鹭为日行性鸟类,清晨至傍晚活动,飞行时无声,常呈“V”字形队形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