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判七大典型案例发布!
7月10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2年贵州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1、某公司诉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案,是消除市场壁垒、规范行政许可的典型案例。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的新型出租汽车服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其经营环境的优劣决定着这一新兴业态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该案判决后,新修订的《某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于2022年9月30日施行,相关条款已经修改。
2、贵州某酒业公司诉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某区人民政府及第三人贵州某酒销售公司行政裁决及行政复议案,是保护市场主体商誉 打击企业字号攀附的典型案例。本案支持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责令贵州某酒业公司办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的行政裁决决定,及时制止碰瓷名牌现象,维护市场正常竞争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品牌商誉,还市场一片净土。
3、某投资公司诉某街道办事处不履行投资建设协议案,是无效行政协议中的信赖利益保护的典型案例。本案中,人民法院切实保障了某投资公司的信赖利益,同时规范了行政机关招商引资行为,彰显了行政审判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4、某公司诉某县人民政府、某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行政补偿案,是采矿权依法退出后的补偿兼顾利益平衡的典型案例。人民法院在维护行政机关环境保护监管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本案判决之后,某县人民政府已作出行政补偿决定书,对某公司采矿权损失补偿 178 万余元。
5、某食品店诉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非法财物、罚款及行政复议案,是依法打假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典型案例。本案中,人民法院既保障了注册商标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企业健康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6、龙某诉某县人民政府及第三人某公司未按约定履行异地搬迁协议案,是行政允诺违法情形下的补救的典型案例。本案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签订《异地搬迁协议》,约定土地定向招拍挂,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行政机关在明知协议条款违法的情况下,仍与相对人签订协议,由此对相对人造成的损失,依法应采取补救措施。
7、某公司诉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行政补偿案,是企业退出风景名胜区的行政补偿的典型案例。本案中,行政机关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建设,后因规划调整,企业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停工停产,经济损失重大。某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未经审查,在无事实和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对企业的补偿申请直接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变相减少了行政机关的违约成本,有悖信赖保护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