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你丨烘焙,是一个甜蜜的事业:郭震
主持人手记
如果说一些新兴的网红烘焙品牌是“偶像派”,那么惠诚滋知应该算是集偶像和实力于一身的烘焙品牌! 这家走过了27年历史的本土烘焙品牌,丰满了贵阳人的味觉记忆。
在拿到这期选题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惠诚的老板叫做郭震。走进贵阳高新惠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办公室,初见郭震,他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惠诚工作服,给我一种内敛含蓄的感觉。我很难将眼前这个皮肤黝黑、面目严肃的男人和需要柔情与温度的烘焙事业联系在一起。与他握手时,他掌心粗糙的质感让人不禁想立马知道他的创业故事……
在董事长办公室初次见到郭震
缘起,露丝女士
1989年,郭震就读于贵阳旅游学校烹饪专业。来自英国的研学学者露丝女士,是郭震班里的西点烘焙老师。90年代的贵州,西点并不常见。在接触露丝之前,郭震并没有接触过西点。当时研学学者身份来到贵州的露丝女士,授课并无报酬,于是露丝女士的课上,郭震都格外感恩和认真。开朗的露丝来到学校,给学生们带来了牛奶和黄油巧妙融合的新奇发现,也给郭震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1990年从贵阳旅游学校毕业后的郭震,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进入了企业打工。提起第一家惠诚的来历,郭震非常诚恳地说:“我最初开面包店,只是想挣钱,收入比打工高就可以了。”然而真正接触了西点烘焙,让郭震心中的梦想越来越清晰。
1996年,开在盐务街的第一家惠诚
90年代,贵阳有很多中式传统点心店,于是郭震的西点面包房“惠诚”一开张,便迎来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当时盐务街最火热的单品,莫过于惠城门口每天都会排起长队来购买的沙拉面包。
创业初期,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从原材料购买,到产品制作,再到上市销售,“郭老板”都要参与其中。最初,郭震的“厂房”设在家里,无论严寒酷暑,面包加工制作好了,都要用自行车送货到店里销售,这段路程的送货师傅,也是郭震。
每到中秋节,是惠诚最忙的时候。过去做火腿月饼,需要人工将大块的火腿肉改小、剁碎成丁,加工环节经常磨到手掌起泡;做咸蛋黄月饼,也必须手工取蛋芯,300多框沾满黄泥的咸鸭蛋,去泥、剔坏、取芯,一个简单的动作重复,常常一忙就是一个通宵。
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惠诚也未能幸免,当时店里的所有原材料和机器“受灾严重”,惠诚遭遇创业以来的第一次重创。原料坏了不能用,就筹钱重新买;机器湿了要清洗,自己动手来。郭震前后用了半年的时间,边修复边生产,让惠诚“重见天日”。
我问郭震难不难?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每一段创业都是辛苦的,这不值得称赞。”
我问郭震苦不苦?他说:“其实并不觉得苦。因为兴趣,即便经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乐在其中。”
惠诚饼屋新添一店(摄于2009年)
关于烘焙
他说他起初并没有这么喜欢
和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一样,起初郭震的想法就是:学一门能够谋生的手艺。关于烘焙的梦想,是在后来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
创业过程中,郭震收获了两样非常重要的东西。第一个就是物质层面的变化,从一个月几百块钱,到后来几千甚至上万的收入,物质生活的保障让郭震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对惠诚的认可。每天看到店里的老顾客越来越多,郭震既踏实又。比起一些更挣钱、更大体量的企业,郭震更享受自己关于烘焙的想法“从想到到做到”的这个过程。
烘焙,是一份甜蜜的事业
郭震非常尊重专业。学历很重要,但是专业程度更重要。职业教育本身也是一门专业,有了学历还要会运用,才是发挥所长的关键。郭震说自己是典型的职业院校的学生。他说自己属于那种天生就读不了书的小孩,但是如果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又能学到一技之长,这份事业就会因为喜欢而变得专业、变得有趣。郭震说:“烘焙是一份甜蜜的事业。”
惠诚的好滋味,要让消费者知道
近十年,是惠诚飞速发展的十年。贵阳市营商环境改变,贵阳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让惠诚饼屋的“甜蜜事业”越做越大。
郭震给惠诚的发展画了一条时间轴。
从成立的1996年到2010年,是惠诚“苦炼内功”的14年。这一阶段,“惠诚饼屋”已经拥有了70多家店铺,市场已经供不应求,然而苦于厂房太小,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撑,郭震很多好想法无法落地。
2010年,乌当区火石坡特色食品工业园获批建设,惠诚工厂店落地此处,并升级为“惠诚滋知”,寓意“惠诚”的好“滋”味,要让消费者“知”道。这一阶段,惠诚的全面发展开始“落地生根”。
2012年,新厂房投入使用,并全面向消费者开放,让消费者做惠诚食品安全的见证人。随着烘焙市场时代化、国际化的演进,惠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十年间,惠诚大踏步走入大众视野。“惠诚滋知”的发展规划开始全面 开花结果。目前惠诚滋知品牌旗下200余家烘焙饼店,坚持品质与创新的惠诚,深受消费者喜爱。
外籍消费者在店内消费
等待结账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队
我的梦想:让惠诚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说发展初期的惠诚,是希望站住脚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那么郭震第一阶段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一路走来,郭震不急不躁、稳扎稳打,用心烘焙,等时间来检验。中国梦提出十周年,也是惠诚滋知发展的黄金十年。如今,企业已拥有200万会员,面向未来,郭震又有了新的梦想——让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亲民;让消费者真正喜欢这家企业,让惠诚成为大家生活里的一部分。
27年来,惠诚从不打广告,郭震说:“消费者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宣传。”用心做事的郭震还在路上,继续他的烘焙甜蜜事业。而郭震的梦想,也正一点一点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