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上刮起“舞蹈风”
旋转、舞动。
7月16日,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体育舞蹈比赛结束。来自全省的100余名选手盛装出席,在优雅的音乐声中以“舞”会友。
比赛现场,选手们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宛若飞舞的蝴蝶。作为一项时尚、活力四射的体育项目,体育舞蹈在省内拥有众多爱好者。省运会这个平台,不仅给广大体育舞蹈爱好者提供展示的舞台,还将激发更多的人参加到这个项目中,“舞”动全民健身。
比赛中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以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10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
裁判长刘渝说:“体育舞蹈是体育和艺术,体育和音乐相结合的项目。”舞蹈种类丰富,节奏有快有慢,有激烈的,有舒缓的,跳舞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选择面比较宽,能满足大多数人对美的追求。
优雅的舞姿
据了解,体育舞蹈产生了12枚金牌,其中,青少年组就有5枚,这是在本次省运会群众赛事上少有的设有青少年组的比赛。
“青少年是我们体育舞蹈的主体人群,非常多的学生都在学习体育舞蹈,作为全省最为盛大的一次赛事,让青少年参与进来,给他们一次展示的机会,充分展示我们体育舞蹈的风范。”裁判长刘渝接受采访时说道。
来自贵阳市代表队的彭嘉婕,今年9岁,是一位非常可爱,朝气蓬勃的小女孩,这次比赛获得了青少年单人B组拉丁舞金牌。省运会上都是各市州非常优秀的选手,能拿到冠军,离不开刻苦的日常训练。
彭嘉婕告诉记者,她每天放学后赶车去练两小时舞蹈,晚上9点结束练习才回家。从6岁开始学舞蹈以来,从未懈怠过。小女孩喜欢跳舞,特别是在拿到好成绩后,练舞的主动性更高。
青少年组比赛中
省运会群众项目的比赛上,记者见到了很多因为一腔热爱而专注某个项目的选手。在大众眼中,要跳好体育舞蹈,必须要从小进行训练,身体才能准确把握舞蹈的每一个细节。
遵义市代表队的王琼打破了这个常规,她42岁才接触体育舞蹈,今年59岁的她依然活跃在赛场上。她说:“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四年一次的省运会,今年再不参加,以后就超龄了。”
王琼为了锻炼身体,在家人的建议下开始跳舞,她舍得花时间,也舍得花钱,跳舞十几年,从比赛的E组跳到A组。“我喜欢比赛,也喜欢去学习。” 800元到1200元每节的课,她也不心疼。比赛场上观众的欢呼声,让她非常兴奋。
共舞
选手风采
胡学斌:舞蹈选手有一身健身教练的肌肉
在赛场见到胡学斌时,头发梳成大背头、穿着一身黑色演出服,非常优雅。2001年出生的胡学斌上一届参加省运会时,是青少年组的比赛,时隔4年,今年是成年组别的比赛,小孩已长成大人模样。
贵阳市代表队领队在向记者介绍胡学斌时,专门提起了他健壮的身材,“一名跳舞选手怎么会有一身健身教练的肌肉?”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他是跳舞的,记者肯定会猜测,他的职业是不是健身教练。
“除了跳舞,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训练,只是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一周会有4次的10公里间歇跑。”胡学斌在这次省运会中,获得成人双人六项全能组第二名的成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拉丁舞的他,为参加这次省运会制定了单独的训练计划。
结束一天工作后,独自进行10公里间歇跑,是为了提升心肺功能强度。“我们做过测试,快速跑1公里和跳一支舞的心肺功能指标差不多。”跳舞的时候,是非常累的,体育舞蹈的强度,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么优雅。
胡学斌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跳舞,被妈妈逼着练了1年后,参加比赛拿了奖杯,想要跳舞拿奖的念头就在心里生了根,胡学斌说,他家里的奖杯有一柜子。现在,舞蹈不仅是他的爱好,也成了他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