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红缨子 走上致富路
8月4号,茅台乙巳年(2025)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将在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举行。经过4个多月的生长,茅坡村5000多亩红缨子高粱垂首灌浆,丰收在望。这是茅台酒的“品质芯片”,更是工业反哺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连续两届在茅坡村举办,负责活动保障工作的村支书杨智春,正在反复确认细节,为此他找来镇里面的相关负责人,商量活动当天人流引导事宜。
过去,茅坡村以种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业为主,大家吃饭都愁。后来,随着白酒产业发展,高粱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茅台在村里推广种植红缨子高粱订单农业后,全村实现了脱贫增收,茅坡村不仅成为有机高粱标准化示范基地之一,也成了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的首选举办地。
现场确认后,大家聊起今年高粱的长势,听到茅坡村高粱穗比其他地方长十多公分,杨智春打心底里开心。
去年,茅坡村种植红缨子高粱5300多亩,仅高粱产业就实现户均收入超3万元。有着高中文化水平的母应国向来对白酒产业充满信心,听到村里要搞酒用高粱种植,他毅然选择返乡创业。这几年,母应国夫妻凭着种的20多亩高粱,养大了三个孩子,还盖起了小别墅。
母应国告诉记者,茅坡村的土质很适合红缨子高粱的生长和发展,种植高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茅台这个大企业来推广的东西,一定有好处,并且茅台的技术人员有很过硬的本事,能让红缨子高粱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老百姓创造更大的收入。红缨子红了,钞票更红!”母应国笑着说。
红缨子高粱红遍山坡,在一望无际的高粱穗浪里,38年深耕育种的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从未停止过对高粱种子的迭代升级。
涂佑能告诉记者,科研育种的目标,就是要服务经济发展,要让农民增产增收。“高粱种子就是‘酱酒芯片’,老百姓种一季红缨子高粱相当于种三季玉米,农民的收益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就达到了乡村振兴的目的。”涂佑能说。
如今,这片红缨子高粱托起乡村振兴的真人真事,还成为了电视剧《乌蒙深处》的创作题材之一,作为贵州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重点项目,剧中那些讲述贵州干部群众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的奋斗故事,也生动还原着茅坡村的乡村振兴历程。
导演韩晓军表示,通过剧中人种植红缨子高粱受益的故事,希望能把大美贵州展现给观众。
出品人沈京喜告诉记者,他不仅是出品人和特邀演员,他还是茅台酒的经销商 ,他更有义务把贵州的经济发展和茅台文化宣传出去。“我在《乌蒙深处》受邀扮演农业专家,剧中有一段讲到,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培育出来的红缨子高粱,成为我们贵州白酒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料。我在很多影视剧里,都会把茅台的元素和文化植入进去。祝愿我们贵州发展得越来越好!”沈京喜说。
丰收季活动进入倒计时,村干部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杨智春和记者走在连片的高粱地里,他感叹过去,也憧憬未来。他说,让村民富起来,村庄发展好是他们这一届村干部达成的共识。“如果村民都不富裕,自己的村干部干起来也没啥意思。我们要紧紧抓住高粱产业,踏踏实实干下去。你看,我们老百姓的钱包鼓了,把乡村环境治理好了,这不就是乡村振兴的具象表现吗!”杨智春自豪地说。
微风拂过,红缨子高粱在土地里低语,这是订单农业托起的底气,是科技扎根土地的脉动,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典范,更是光影艺术封存乡村振兴的奋斗记忆。
记者 :秋月 彭丽勇 焦小茜 鹿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