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食治可以和药物治疗画等号吗?如何做到适其症得其效?中医专家为您作参谋丨营养健康大讲堂

综合广播 | 2023-05-17 15:13

第九届“全民营养周”,贵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推出特别节目《营养健康大讲堂》,每天邀请一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跟您说说怎么科学地“吃”。

中医食疗,辨证论治原则很重要,普通人该怎么理解?如何应用?今天的《营养健康大讲堂》, 张春玲主任为您解疑答惑。

 

食疗又称“食治”,这里的“食疗”“食治”并不等同于药物治疗,而是多用于维护健康,辅助治疗的一种方式,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所含性味功效,作用于一定的脏腑,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固本、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病证有虚、实、寒、热之分,食疗的配伍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采取“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方法来纠正阴阳失衡。

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四性五味之别,因此存在食物之间,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宜忌问题。如《食疗本草》记载:“沙糖不可与鲫鱼同食,成疳虫。又,不可共笋食之,笋不消,成症病,心腹痛,身重不能行履”。《饮膳正要》也提到:黄鱼不可与荞麦面同食,荞麦酸寒,黄鱼多脂,食之脾胃难消。除此外常见的搭配禁忌还有,羊肉忌醋,两者同用会削弱羊肉温阳补虚的功效;狗肉忌蒜,食则助火伤阴;牛肝不可与鱼同食,伤风。互配效果更佳的有鸭肉配山药可增强补肺滋阴之功,生姜配羊肉可增强温中散寒功效。

 

针对亚健康人群,张春玲主任给出了几条食疗建议:

反复感冒的群体辩证为肺脾气虚或者肺气虚弱,卫外失固使得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可以使用益气健脾、补益肺气的人参粥食疗。

食疗功效:人参粥能够生津安神、益脾肺、补元气。可用于脾肺补虚引发的卫外不固而导致的时常反复感冒,还可以用于全身乏力、不思饮食、年老体弱的群体。

畏寒怕冷 这类群体比平常人更怕冷,常常手脚冰凉,且平时穿衣也较常人更多,畏寒怕冷多见于老年群体和女性群体,其主要由于脾肾阳虚引发,可以采用温补脾肾的方子进行食疗,如:附子粥。

食疗功效:附子粥能够暖身止痛、回阳驱寒,可用于手足发凉、畏寒怕冷、中阳不振、命门火衰的亚健康状态群体。

情志失调   就亚健康状态群体表现的情志失调,大多为疏泄失常、肝气郁结,不仅要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疏导,还需采用疏肝理气的食疗方子对症下药,如:柚皮醪糟(柚子皮、川芎、青木香各10g,醪糟、红糖各适量)

食疗功效:能够和胃止痛、理气解郁。可以用于肝胃不适导致的脘胁疼痛,同时能够适用于不思饮食、嗳气呃逆、心情烦躁、精神郁闷的群体。以及针对情绪忧郁合并胸胁胀痛的群体也适合服用。

睡眠障碍 对于亚健康状态下睡眠障碍的群体来说,中医食疗药膳发挥着关键性的辅助作用,可以选用宁心安神的药膳方子改善睡眠障碍状态,如柏子仁粥。

食疗功效:柏子仁粥具有润肠通便、安神养心的功效,可用于由于心血不足导致的惊悸健忘、虚烦不眠以及并发习惯性便秘的亚健康状态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