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电梯安全盲区,你都知道吗?
电梯门有一个感应盲区,那就是过于细的物品不能被感应到。下图是公安人员的示范,模拟手指放在电梯门中间,电梯没有感应到,直接关门了。
因为这个盲区导致的事故:
事故1:一个小男孩,身上绑着儿童安全绳,结果进电梯时,电梯门没有感应到绳子,直接关门了,孩子就被吊到了天花板上。幸好后来绳子断了,小男孩没出大事。
事故2:小男孩玩游戏把绳子绕在了脖子上,但是绳子在电梯关门被夹住了。
事故3:四川一位工人把电钻放地上用来挡电梯门时,由于电梯门没有感应到电钻,关了门,电钻被卡住了,最后爆炸了!
电梯门是有感应盲区的!
公安部消防局就曾经出过一个小短片,科普了电梯门的感应盲区。
短片里介绍,电梯门主要有3种:
触板式电梯门,接触到物体和人的身体,电梯门会弹开;
光幕式电梯门,通过红外线检测物体,感应到了电梯门会弹开;
触板和光幕式二合一电梯门,有2种方式可以让电梯门弹开。
但是这3者都有盲区。现在用的电梯门一般是光幕式和二合一式的,它的感应盲区是:上下10厘米和正中2厘米,尤其是门的最下端位置。
挡电梯门的物体过细,小于2厘米,很可能会被夹。比如小孩的手指、绳子、裙摆、荧光棒等。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进电梯时一定要检查一下,书包带、宠物绳、裙子的裙摆等等,防止被夹。
不要拿脚、手,身体任何部位,和各种物品去挡门。
需要等人时,请直接按电梯开关键。
电梯和门柱之间的缝隙,是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
根据国家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规定,乘客电梯,这个缝隙是要小于6毫米的,就算使用过程中有磨损,也要小于10毫米。据某电视节目调查,3-6岁的孩子,手指厚度在5-8毫米之间。所以,电梯门的这个盲区,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比较危险!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家长抱着孩子等待乘坐电梯时,在电梯前至少要一米远。
家长教育孩子要离电梯一米远、不能摸电梯门。
电梯外门和内门之间,在电梯没达到时,是空的,是盲区。浙江义乌有一名6岁小男孩,因为朝电梯的设备操作控制箱小便,导致电梯故障停到7楼、8楼中间,但他试图从电梯轿厢与电梯井壁的空隙里爬出来,结果,掉进了电梯井里。
直梯是分2扇门的,只有当电梯运行到当前楼层,2扇门同时打开、关上,才能安全坐电梯。
2扇门之间,存在一个东西,叫电梯井,电梯就是在这个井里上上下下。如果电梯没停稳就上电梯、撞电梯外门、扒电梯内门,就很容易发生事故。
如何避免盲区的伤害:
一定要电梯停稳确认无误后才能上。不要倚靠、撞击电梯门。电梯故障停运后,不要扒电梯门。当被困在电梯里时,可以长按电梯里的紧急呼叫按钮,进行求救。用手机拨打电梯内张贴的救援电话。
以上注意事项你记住了吗?一定也要分享给家里的小朋友掌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