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丨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贵黔专家以使命护生命英勇担当

大健康事业部转载自贵黔国际总医院 | 2023-02-20 14:48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医疗机构面临救治生命“大考”。时间紧,任务重,抢救多救生命是第一要务。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贵黔国际总医院(简称贵黔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拼尽全力救死扶伤,其中一批专家身为学科带头人,始终坚守在抢救一线,为许多家庭带去了新的希望。

专家们匆匆忙碌的身影,不断穿行在抢救室、重症监护病房、急救部、各科室病区,引领着医护团队固守在生命救治最前沿。

日夜奋战,为重症患者站好每一班抢救岗。自疫情发生以来,贵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称呼吸科)首当其冲,成为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救治的主战场。

军医出身的胡建林是贵黔医院呼吸科主任是一名老党员。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他带领原第三军医大学抗“非典”医疗队赴小汤山医院参加救治工作;17年后花甲之际,他又带领贵黔国际总医院医疗队赴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参加救治工作。两次抗疫救治工作都交出了“满分答卷”。

自2022年12月8日以来,呼吸科每天收治的住院患者近200人,最高门诊量近500人,几乎占据全院门诊量的四分之一。在“感染”“重症”双高峰之下,呼吸科与各学科并肩作战,胡建林更是当起了救死扶伤“排头兵”,全天24小时驻守医院。他带领团队“拼命硬扛”,坚决为重症患者站好每一班抢救岗。

“作为党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首先考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感染高峰带来的压力,没有击垮呼吸团队救死扶伤、病患第一、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胡建林说,能为救治新冠感染患者贡献一份力量,我们义不容辞。

ICU作为守护生命的一道重要防线,肩负着救治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重要责任。ICU团队利用重症学科专业优势,竭尽所能保障院内外患者的生命安全。

2023年1月10日中午,一名ICU患者安全出院,刚空出的病床在半小时内又收治了一位急需接受ICU抢救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肾衰竭的重症患者。该患者在几小时前被急诊送到医院时已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命悬一线。

“马上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俯卧位、保护性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优化、准备CRRT……”。在紧张的氛围中,二线医师石伟指挥ICU团队有序开展各类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并且精准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随着时钟清脆的敲击声,患者的呼吸、循环、内环境逐渐趋于稳定,一线医护人员有条不紊进行各种操作和观察。参与抢救的住院总医师胡青来不及更换被汗水浸透的衬衣,又出现在病情波动的另一重症患者的床前。

像这样的重症抢救情景,每天都在ICU“上演”。

“患者对重症治疗的反应非常好,我们ICU团队在最恰当的时间给予了患者最正确的治疗,留住了危重患者生的希望。”ICU主任马朋林在次日查房时给予肯定。

疫情当前,ICU团队把医疗救治和疫情稳控作为初心使命,以满腔热忱勇挑救治危重患者重担,为重症患者守住了生命防线。这是一个能守候患者生命之光的地方。

如果说ICU是守护生命的重要防线,那么此时的急救部已变成抢救生命的攻坚阵地。面对接诊人数居高不下,120运送车辆闪着急救灯不断涌入,大量老年患者就诊的现状。“患有肿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疾病,此时合并新冠感染,无异于在极其脆弱低下的身体机能状况下,又遭到致命重击。”急救部主任张晓军在患者病情急转直下,迅速进入极危重的情况时,带领急救部团队分秒必争抢救生命,不分昼夜连续奋战。

张晓军介绍,近一个半月来,急诊就诊患者人数激增,每日接诊人数接近500人,工作量是平时的6倍。在轮番感染的冲击下,医护人员大量减员,症状轻微的同志都坚守岗位,出现发烧等严重症状的,病情好转马上返岗。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儿,我多干点儿,就能多救治一些患者!

急救团队做到了对危重患者的及时抢救并送入病区,对有潜在风险的患者应留尽留,对有高度转重症风险的患者应收尽收。生命救治不间断的背后,是“急诊人”“应治尽治”的执着坚守与责任担当。

不畏生死,不畏艰辛,尽己薄力以救病患。为了救治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内科团队咬牙坚持了数周。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何国祥在自己发烧不退的情况下,坚持在心脏导管手术室指挥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一定要坚持再坚持,我们休息了,这些心肌梗死重症患者就救不回来了!”何国祥病倒了,就在病区紧急输液治疗,身体稍恢复,又继续开展工作。

心血管内科最早被新冠病毒袭击,一周时间,医护人员被感染了三分之二,全科医护人员自愿带病工作。心血管内科坚持“不因疫情不看病,不因疫情不救命”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优化病区管理,保障了心脏病患者的住院安全。

疫情当前,岗位就是站位,心血管内科全体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甘愿坚守在救治一线,始终坚守着那扇连接生命的“心门”。

跨学科勇挑重担,积极拓展新冠病毒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命宽度。疫情优化防控措施刚施行,内分泌代谢科就立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深入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充分做好救治新冠病毒感染合并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患者的准备。

“近期研究显示,高血糖是导致新冠病毒重症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轻症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时立新、副主任张巧与护士长何蓉带领团队为患者提供专业分诊服务,严格按照治疗原则提供诊治。内分泌代谢科病区102张床位很快“满员”,供不应求。

“张巧副主任和医护人员先后感染了新冠病毒,症状严重,但她们仍然坚持带病工作。看好了门诊,护好了患者。”住院总医师王若秋说。

时立新反复强调,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医护人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同时在科室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十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

内分泌代谢科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准确救治了患者,为患者守好了血糖指标,是规范治疗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医者仁心的典范科室,是其他专科收治新冠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典型代表。

舍小家为大家,忍痛负重坚守工作。2022年12月29日,正在门诊了解患者病情的吴雄飞(贵黔医院肾内科主任)接到家中来电,告知其慈爱的父亲已经去世。

吴雄飞忍着巨大悲痛坚持为患者看完当日、次日门诊及完成病区查房工作,才匆忙赶回武汉家中,并且仅用两天时间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又立刻赶回了贵阳。“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而我的肾脏病患者一刻也等不得。”2023年1月2日,吴雄飞与团队迅速开展全科查房,按照病情程度,有序安排救治。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肾衰竭患者不断增加,住院患者78名,达到科室收治极限,有不少患者从省外如内蒙古、宁夏、辽宁、重庆、广西、广东等地慕名而来。据了解,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时,吴雄飞在武汉参与救治工作,具有救治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肾衰竭患者的丰富临床经验。

“应收尽收,想尽一切办法保障肾脏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抱着希望来,不能让他们抱着失望而归。”为此,吴雄飞被很多患者相互推荐,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他。患者的健康大于天,把患者永远放在第一位,是吴雄飞从医以来不变的坚持。

与死神赛跑,精准救治新冠病毒感染暴发性心肌炎危重患者,充分展现贵黔危重症急救的整体水平。2023年1月7日,贵黔专家团队成功抢救了一名新冠感染暴发性心肌炎危重患者。

“患者心率增快,最快120次/分,血压以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多巴酚丁胺仍无法维持循环稳定,尿量减少(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病情仍未改善,需立即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联合肾替代(CRRT)抢救。”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杨康说。当时患者濒临死亡,急需ECMO等治疗挽救生命。副主任龚启华带领ECMO团队连夜实施了装机手术。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需要成熟的胸心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影像学、超声学、输血科等团队配合,才能顺利开展。贵黔多科室精密协作,强力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拽回来。目前,患者转危为安,顺利转到胸心外科继续治疗。

胸心外科精准预估感染高峰,在派出精兵强将支援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的同时,紧急增开病区。护士长陈敏带领大病初愈的团队,一个下午就做好了开科准备。杨康、熊刚、龚启华带领团队提前进行新冠感染的培训,对所有患者实行流程化的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病情数据。

经过精确管理救治,该病区没有一例重症转化为危重症,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救治前线无数感人的故事,无数英勇战斗在一线的英雄身影。在这次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中,贵黔医院急诊、呼吸、重症、儿科、心内、胸外、妇产等20多个学科,同心协力,披荆斩棘,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保障,给百姓信赖和心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贵黔专家们胸怀仁心大爱,在抗击新冠战役的一方战场,犹如一束光接引着另一束光,带领着贵黔医护人员甘于奉献,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医疗技术积极投身贵州卫生健康事业。

当我们终将迎来疫霾散去春暖花开时,岁月将为我们记住贵黔的每一位默默奋战的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