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为什么敢挑战“牛瘪”?因为线椒,一种奇特的滋味诞生了
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一年摄制的纪录片《寻味贵辣》,于2月6日19:30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下集,继续讲述贵州辣椒背后的“秘密”。
牛瘪, 又名“百草汤”,其主要材质竟是牛胃中半消化的内容物。
正式的 “牛瘪”的制作是这样的:首先,准备好牛胃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挤出其中的液体,用制作蓑衣的粽叶过滤,将泡沫及杂质除掉。
柴火烧旺,加入佐料花椒、生姜、陈皮、香草等,放入锅内煮沸,文火慢熬。
用红刺楤将牛肉,牛胃码好味。随后,真正的主角即将登场:黔东南的线椒。
线椒含有多种有益矿物元素,脂肪含量低,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使得它除了带给口腔的适中灼热感外,更带来一种独特香味。这香味对于牛瘪的制作至关重要。
牛瘪具有淡淡的,天然独特的“酸臭”之味。
臭,在美食的世界中独树一帜,它是人类味觉多样化的独特表现,有人避之不及,有人甘之若饴。
辣椒用辣度与香味,与这种对立的酸臭滋味进行碰撞,矛盾在锅中的乾坤和谐转化。
牛肉的加入,蛋白质再次提升了菜的丰腴滋味。进食时,气味分子从口腔扩散到鼻腔后端,味觉与嗅觉形成各自的感受,“香”和“臭”敌对的次元壁被瞬间打破,让人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早期侗族人做出牛瘪可能源于偶然,有了辣椒,就主动制造并掌控它。于是,一种奇特的滋味诞生了,仿佛来自于大地最清新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