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镇 民俗村落 生态峡谷!游客:“梵净山西线体验游就是不一样!”
连日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空气清新宜人的梵净山西线,秀丽的风景独特的土家族民俗文化吸引省内外游客前往旅游打卡,迎来旅游热。
4月30日,记者在梵净山景区西大门看到,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轿车,提前预约购票的游客正有序通过安检,接受检票进入景区,而早些时候进入景区的游客已返回,谈及此次梵净山西线之旅,游客对沿途优美的风景、干净的环境、安全的保障赞不绝口。
“我们爬到了老金顶、还有红云金顶,梵净山西线沿途的风景很好,老金顶和红云金顶险、峻、峭。”来自湖南的游客郭泽勋说。
来自东莞的郑丽嫦与朱纯立等七位登山爱好者慕名来到梵净山,从西线攀登到顶峰并原路返回,谈及对梵净山西线的感觉,她说,“梵净山西线的建设很好,在比较陡的地方,两边都设置有栏杆等安全措施,并且有专人进行疏导,挺棒的!”
“我觉得梵净山西线的线路很顺畅,安全方面也做的很好。”东莞游客朱纯立谈到对梵净山西线的感受,除了对安全方面很满意外,对景区内的环境卫生也赞不绝口。“景区内的卫生特别好,在返程途中我一直和同行的朋友说,说这个景区的卫生真的很好!”
时下,的梵净山换上了五彩缤纷的“春装”,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风景独特的峡谷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享受梵净西线的自然美景。
“现在梵净山景区西线,疫情结束之后,游客量都有所增加,‘五一’小长假期间,我们每天限票是一千张,今天的门票在上午十一点左右就已经全部售罄。”净山公司安保部主管代昌友介绍。
同样,记者在梵净山脚的紫薇镇紫薇园和中国传统村落团龙村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在千年“紫薇王”下拍照留念,或漫步在土家民居的巷道中,时而驻足观赏、时而打卡拍照。
游客张太阳趁着“五一”假期,带着家人到团龙村游玩,在参观完团龙村后,满脸笑容的和记者说,“一家人来团龙村游玩,看到了藏酋猴,还参观了神仙谷和古茶树,我觉得这里非常适合带家人和小孩来游玩,不仅可以亲近大自然,还可以感受传统土家族文化。”
“五一”小长假,团龙村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受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
“截止4月30日,我们山庄共接待游客600人左右,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我们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我们山庄还推出了长桌宴、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团龙山庄负责人杨旭介绍。
近年来,印江县不断完善梵净山西线交通、住宿、配套景点等设施建设,通过节假日举行各类特色民俗活动,推进传统民俗与旅游融合发展,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在进一步展现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推动文旅市场复苏,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除此之外,印江木黄镇红色旅游景区也成为众多游客出游首选,游客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在休闲游玩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4月30日,记者在木黄会师纪念馆、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景点看到,前往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拨接一拨的游客在观光休闲中缅怀先烈,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参观了会师纪念馆,让我了解到当年红军的不易,一路走来,坎坎坷坷。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把这种坚持不懈、不放弃、不懈努力的精神运用到工作中。”贵阳游客杨小庆在参观后深有感触的告诉记者。
纪念馆中一件件珍贵历史实物、一张张经典革命照片,展现着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游客们听着讲解员的精彩讲解,深受感染。
杨秦,来自湖南怀化,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很早以前在书上、网上就了解到印江有一个红色小镇,这个“五一”假期他第一站便和家人们专程来到木黄会师纪念馆感受革命的峥嵘岁月。他告诉记者:“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作为青年,也要学习二十大精神,为建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为应对“五一”期间的客流高峰,纪念馆在讲解员、安保员等方面都加强了保障,确保游客的参观需求。
据木黄会师纪念馆馆长冉光辉介绍,这次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五一”小长假,纪念馆提前做了安排,通过采取增加讲解员轮班讲解,增加安保力量巡逻次数,加强文物消防宣传力度等措施,在保障游客顺利参观的同时确保文物安全。
据了解,今年较往年同期相比,游客数量有明显增加,小长假前两天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