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贵阳:旅游消费“全天候”

人民网-贵州频道 | 2019-03-21 10:17

3月20日召开的贵阳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上获悉,贵阳市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生态优势及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区位,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加快推动全市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助力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和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

2018年,贵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8亿人次、同比增长26.68%,实现旅游总收入2456.56 亿元、同比增长31.23%,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064.17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12万人次,实现住宿业营业额76.65亿元、同比增长12.6%。

全景式打造 加速全景贵阳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以全域旅游理念完善旅游顶层设计,切实做好旅游规划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及生态、文化、交通、消防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
2018年,贵阳市完成新发现旅游资源现场调查项目,编制完成《贵阳市旅游资源现场调查报告(新发现·三级)》《贵阳市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贵阳市温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清镇市玉冠山文化旅游区旅游提升策划》《息烽县鹿窝镇重要节点旅游提升策划》《南明河沿岸旅游休闲规划》和《贵阳市旅游环线旅游综合体战略发展规划》。启动《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年)》增编工作,启动《贵阳市全域旅游系列规划》《贵阳市数博大道旅游产业专项规划(2018-2035)》等编制工作。
同时,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项目建设步伐,持续扩大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全域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逐步形成。2018年,贵阳市共有32个旅游景区纳入贵州省旅游"1+5个100工程",计划总投资26.34亿元,全年完成投资35.4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4.69%;全市5A级旅游景区1个,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化创意园景区、黔贵六广温泉旅游景区、清镇乡愁贵州景区、新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19个;新推出泉湖公园、南山驿站、方舟戏台、振华万象温泉、南江水上欢乐谷、多彩贵州城节庆街、枫叶谷温泉、东方科幻谷、乡愁贵州、四季贵州等新景区、新项目;恒大花溪童世界项目正在建设。

全季节体验 打造全时旅游产品
以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为目标,规划设计四季全时型旅游产品,打造春季"赏花季"、夏季"避暑季"、秋季"多彩季"、冬季"温泉季",形成"爽爽四季"旅游产品体系。
其中,春季"赏花季",依托花画小镇、红枫湖、枫叶谷、蓬莱仙界、十里画廊、各大公园等开发春季赏花踏青等产品;夏季"避暑季",以凉爽的气候为卖点,进一步做强做大避暑旅游、避暑会展、避暑休疗养及教育培训等产业;秋季"多彩季",依托各乡村旅游区、各大公园,大力开发色彩观光、多彩体验、民族风情体验、农业采摘、休闲养生等秋季旅游产品;冬季"温泉季",整合贵阳冬季旅游精品旅游资源,推出温泉养生、欢度节庆、品尝美食、民俗体验、运动滑雪等特色主题产品。
同时,以市西路滨河商业街、南明河城市旅游文化休闲带等为中心,大力引入购物、酒吧、书店、剧院、网咖等既对接传统生活、又适应现代生活的度假休闲时间产品,做强夜间经济,让白天、夜晚相得益彰,打造贵阳多彩不夜城;进一步做精做深多彩贵州风、1958梦幻之旅、天河潭水秀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丰富游客夜间行程,实现旅游消费的"全天候"。
此外,围绕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策划系列旅游促销活动,做大做强假日旅游经济,以节假日贯穿四季,带动贵阳旅游持续"井喷"发展。

全社会参与 汇聚全域旅游合力
广泛宣传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参与全域旅游的自觉性、主动性,争当全域旅游发展的宣传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实现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人和"作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D-guiyang免费WIFI平台、户外广告等途径,大力宣传贵阳发展全域旅游的独特优势,为发展全域旅游营造良好氛围。
以旅游业"三变"改革为契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人民群众更加主动地向旅游行业靠拢,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4.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120.8万人,全域旅游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
通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19国家旅游日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设置咨询台,接受市民游客咨询、投诉,营造安全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努力推动贵阳旅游市场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市民主人翁作用,倡导市民友好接待游客,培养良好礼仪习俗和文明习惯,以自身实际行动影响、感染身边人和外地游客,传播文明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全产业发展 构建产业融合格局
深入挖掘外部可利用的价值要素,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催生新业态,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成功推出南山驿站、乡愁贵州等富美乡村旅游景区。
2018年,贵阳市富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541.73万人次,同比增长25%;综合收入150.5亿元,同比增长11%。新推出方舟戏台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孔学堂、息烽集中营、阳明文化产业园、多彩贵州城等项目;开阳云山茶海、花溪青岩古镇、黔灵山公园等一批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基地;策划举办阳明文化节、"黔茶飘香·筑城品茗"等活动,多彩贵州街·出山里、梵·华里、天河潭民族风情街等特色旅游文化街区基本建成。
充分发挥山地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南江大峡谷、桃源河等多样化山地运动发展,积极开发漂流、水上运动、骑行探险、滑翔伞、徒步等系列高端户外拓展项目,贵阳夏季国际马拉松、国际拳击季等广受关注的体育赛事常年举办。充分挖掘、包装和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新打造振华万象温泉、枫叶谷温泉、乐湾国际温泉、新萝温泉、四季贵州温泉等一批温泉康体养生度假旅游区。
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完善和提升城镇的现代旅游功能,将花溪高坡、南明永乐、乌当羊昌、开阳禾丰等精心打造成文化生态吸引力强、旅游服务功能完备、环境秩序优化的特色旅游小城镇;组织召开贵阳旅游航空协同发展推介会,将通过推进航线优化、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交通构建和服务提升等举措,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打造成全国首个旅游主题机场;充分利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酒博会、东盟"一带一路"旅游文化交流周等大型活动开展贵阳旅游宣传推介,不断提升贵阳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全方位服务 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要素以及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游客体验度、满意度。在"吃"方面,丝娃娃、酸汤鱼、米豆腐、辣子鸡、肠旺面、花溪牛肉粉等美食深受游客喜爱,丝娃娃、酸汤鱼等入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住"方面,相继引进索菲特、凯悦、万豪、喜来登、希尔顿、凯宾斯基、雅高等国际知名品牌酒店集团共计14家酒店,2018年新评定避暑度假精品酒店和特色客栈10家,全市避暑度假精品酒店达53家。"行"方面,截止2018年底,贵阳机场共有航线240条,其中国内始发航线176条,国内经停航线44条,国际地区航线20条(含洲际3条)。龙洞堡国际机场跻身千万级大型繁忙机场;渝贵铁路、中环、BRT快速公交系统、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运营,旅游客运车辆3000余辆。
"游"方面,科学整合全市旅游景区产品、旅游交通配置、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相关要素,积极开发一批具有贵阳特色的一日游旅游产品线路。"购"方面,组织举办"贵阳礼物"贵阳伴手礼评选活动,9家旅游商品店获得"贵阳市旅游购物场所示范点",对2家"物爽贵阳"旅游商品购物店进行资金扶持,组织旅游商品企业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和设计大赛,贵阳选送商品获得1个金奖。
此外,在旅游基础设施上,贵阳市安排1586万元建设经费用于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及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依托"旅游+大数据+智慧城市"的高科技手段,让游客及市民通过"智游贵阳"软件就能便捷地获取厕所位置及信息。深入推进大数据旅游发展,指导区(市、县)建设完成贵阳市智慧旅游运行监管应急指挥平台区级平台,完成易通星云、酒店帮等企业落地,制定出台《贵阳市旅游大数据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旅游数据铁笼系统建设,试运行旅游团队电子行程单系统。

全区域管理 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按照构建区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机制的要求,着力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进一步健全旅游部门牵头,发改、公安、安监、消防、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协调配合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对全市旅行社、酒店、景区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旅游市场整治,维护良好旅游市场秩序。
在旅游市场专项检查中,共出动检查人员920人次,出动车辆200台次,检查旅游企业540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2份,约谈30家旅行社负责人。办理旅游行政案件11件,共计罚款29.2万元,责令停业整顿3件。共受理投诉964起,结案率100%。
指导各区(市、县)开展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2017年4月11日,贵阳旅文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交易,成为贵州省第一家旅游类"新三板"挂牌企业。5月22日,天河潭景区旅游法庭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青岩古镇景区旅游法庭之后的贵阳第二家景区旅游法庭,贵阳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加挂"贵阳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牌子,各区、县(市)公安局下设的治安管理大队加挂"旅游警察大队"牌子。花溪、开阳等区县均设立市场监管局旅游分局,"1+3+N"的旅游综合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全面强化旅游安全检查。先后于1-2月、4月、5-7月、暑期、9-12月等时段分别开展冬季及春节前、汛期、"五一"小长假前、数博会及生态文明论坛等多次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出动检查60余次,检查旅游企业400余家(次),发现并下达整改意见和建议1000余条,隐患整改完成率99%,其余隐患正在督查整改中。
围绕重点工作对全市旅游行政管理干部、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分级分层开展培训。先后组织有关人员赴西安交大、暨南大学、上海交大,在市内组织大数据旅游专题培训班,在市委党校举办贵阳市现代旅游发展专题培训班,组织乡村旅游、旅游商品企业、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以及导游素质服务质量提升讲座等各类培训,共举办培训讲座近30期,培训人数近4650人次。此外,积极整合全市旅游资源,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毯式宣传推介,不断提升贵阳城市品牌形象。
据悉,截止目前,贵阳已连续四年荣获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殊荣,上榜2018年全球避暑名城榜单第九位,荣获"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优质旅游城市称号,"中国·贵阳避暑季"荣膺"2018中国最负盛名十大节庆"称号,"爽爽的贵阳"城市品牌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