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先庆的“藏宝阁”
彭先庆是一位年至花甲的收藏家,他从1976年开始收集邮票,后来又收藏钱币。在收藏的路上,还与有相同爱好的妻子聂祥琴结缘,后来两人就一起开始收藏老物件。
彭先庆:我叫彭先庆,今年60岁,我是从1976年开始收藏邮票的,后来又逐渐喜欢上了钱币,随后又扩大到收藏各种老物件,就这样走上了收藏的道路。
十年前,彭先庆和妻子聂祥琴在贵阳万东花鸟市场附近开了一家收藏老物件的店铺,里面存放有老式的收录机、钟表和照相机等上百种生活物件,这些老物件在他们眼里就是文物,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彭先庆:当时的电话是用拨号盘拨的,这个是老式的照相机,这是80年代的收录机,可以放磁带,这是磁带,这些就是那个年代的东西,听到这种声音就是一种怀旧。
在进入收藏行业以前,彭先庆曾是市政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人,工作兢兢业业,然而命运弄人,在一次电焊作业中,彭先庆一只眼睛意外受伤失明。本来工作稳定的彭先庆,在这次意外事故之后失业在家,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
彭先庆:是在单位上修房屋的时候,钢筋扎到眼睛后就受伤了,在家没事,其它的爱好也没有,我就慢慢整理自己的邮票,用邮票来消遣时间,也能赚一些钱。
虽然一只眼睛失明,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把集邮的爱好当成事业来做,从最开始的简单喜欢,到专研产生浓厚兴趣,再到最后沉迷其中,彭先庆收集到了1949年后的大部分邮票。
彭先庆:原来没有电话,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联系,看到信封上的邮票特别漂亮,就把它拿下来,一看到邮票上有几枚一套,自己就拼命把它集成起来。
在集邮方面小有成就后,彭先庆又开始收藏货币,而他和妻子聂祥琴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相识的,同样对收藏情有独钟的两人志趣相投、喜结良缘,成为了一家人。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夫妻俩就开了这家店铺。
彭先庆:就是不断地收购,不断地在卖,但是杂货很难卖出去,所以东西就越堆越多。
在这间40平米的店铺内,四处堆满了老物件,中间只留下一条狭窄的过道。有些物件没地方摆放,就被堆放到了店铺的阁楼上。出于对老物件的热爱,这些年,夫妻俩只要遇到心仪的老物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买到手,因此他们收藏了很多宝贝,其中最有收藏价值的是一台老式留声机,由于一直舍不得出售,便放在家里做了摆设。
彭先庆:它就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产物,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会对它有感触,年轻人是没有感觉的,正是因为还有人喜欢这种原生的味道,所以这些东西才得以保存在现在。
近两年,他们的收藏生意不景气,因为老物件交易市场萎缩,他们也担心这些文化遗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不过他们依然坚守着这间店铺。
彭先庆:原来我们玩的人都叫这个为夕阳产业,逐步没有人来接管了,就断代了,有一定年龄的人才怀旧,年轻人他们不感兴趣。正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的爱好,所以才鼓励我坚持到现在,虽然赚不到钱了,但是我会坚持下去。
由于老两口年纪越来越大,如何处理这些老物件,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不过彭先庆说,眼下他们的身体还硬朗,只要能动弹一天,就会坚持收集并保护好老物件和书籍,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中来。
彭先庆:但愿后人能都继续,我们找不到传播的途径,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历史爱好者,不像学校可以传播这些,我们只能是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给他们的下一代讲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历史,这些东西我们在的时候能处理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