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地质之美|郝家栩:“石”光贵州
以“石”来讲述贵州,你会怎么讲?
开门见山是贵州地貌的真实写照,在17.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92.5%的面积都是山,高山和丘陵,构建起了山的王国。山上层层叠叠的岩石,虽然缄默无言,但岩层里却蕴藏着动物生命起源从贵州拉开序幕的秘密。
2024年4月25日,晚间20:10,《贵州教育大讲堂》“神秘地质之美”节目中,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专家、正高级工程师郝家栩,以“石”来讲述贵州的地质历史,快来听听他讲了什么吧!
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神秘贵州”展厅里,有一面长达26米的巨幅地层墙,这些地层犹如厚厚的一本书卷,直观地展示了贵州近9亿年的地质演化史,以及近6亿年的生命密码。
“这面地层墙分为4个界、15个系、37个统、170余个组和510多个生物带,层序连续、厚度巨大,化石丰富、保存精美,这是研究地球发展和生命演化的重要见证。”郝家栩在节目中说。
这个问题你有答案了吗?我们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20世纪80年代,在瓮安县的磷矿矿区里,发现了一个距今约有6.09亿年历史的、保存完好的生物群化石,它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动物胚胎化石群。科学家在瓮安生物群化石里面发现了未分裂的受精卵和处于分裂不同阶段立体保存的动物胚胎化石——“笼脊球”。它记录了动物从单细胞向多细胞演化的关键一步,为真正有细胞和组织分化的动物出现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笼脊球’化石为探索动物生命的起源打开了窗口,被誉为拉开动物生命演化大幕的起点,是探知生命演化,解读生命密码的钥匙。如果将动物比作‘鸡’,‘胚胎发育’的全过程比作‘蛋’,那么,‘笼脊球’便是记录了‘蛋生鸡’的过程。”郝家栩在节目中的回答解答了你的疑惑吗?
6.09亿年的瓮安生物群拉开了地球生命演化大幕的起点,距今5.08 亿年的凯里生物群、距今2.43亿年盘县生物群、距今2.37亿年的兴义动物群、距今约2.35亿年的关岭生物群又为我们揭示了哪些神秘的地质历史呢?还有神奇的“海百合”,你觉得“海百合”是动物还是植物呢?这些问题在本期“神秘地质之美”节目“石”光贵州篇章里,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专家、正高级工程师郝家栩都将为你一一解答。
节目主题
《贵州教育大讲堂》——“神秘地质之美”
播出时间
2024年4月25日(周四) 晚间20:10
节目内容
第一篇章 “石”光贵州
第二篇章 “龙”腾贵州
第三篇章 “洞”见贵州
第四篇章 “宝”藏贵州
节目嘉宾
郝家栩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正高级工程师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专家
李 纪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与地层学博士
顾艳荣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地质学硕士
张 琛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工程师
谢晓玥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化石修复师
播出平台
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6频道)、贵州教育大讲堂抖音号(62627002718)、贵州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贵州教育发布视频号、贵州教育发布抖音号(2002104792)、学习强国、动静APP教育板块、动静APP直播板块、动静贵州微信公众号、动静贵州视频号、贵州广电网络频道首页“看电视”和“一周回看”专区、G+TV(移动高清机顶盒/电信天翼高清机顶盒/联通超清机顶盒)、贵州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等多平台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