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一刀一布绘制幸福日子
一根针,一条线,在手中不停地翻飞,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刺绣作品便出现在绣布上,或花鸟虫鱼、或龙凤水波,平光细密,锦绣华丽;一把蜡刀,一块布料,在手中轻轻地一起一落,一幅靓丽优美的少数民族蜡染图便呈现在眼前。这是近日在贵州织金县平远古镇织金饭店里举行的一场手工技能大赛,堪比文化盛宴。
△ 技能大赛现场
当天,以“巾帼巧手助脱贫锦绣圆梦奔小康”为主题的毕节市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暨创新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在此举行,来自毕节市各县(区)的100名绣娘展示了她们精湛的刺绣、蜡染技艺。
活动现场,她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相互切磋技艺、交流经验。
“我从小喜欢蜡染、刺绣,已经做了20多年。做民族手工是一项细腻的活路,只有用心做好每一件产品,才不辜负这门手艺。”来自赫章县的参赛者张艳用一把小小的蜡刀一刀一刀地绘制着自己的蜡染作品,她说,“蜡染不仅要耐心细心,还要专心,若有一刀出错,整个作品就废了。”
几年前,张艳还成立了自己的“云艳民族服饰加工厂”,把周边会蜡染、刺绣的妇女招聘到工厂就业,并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发放原材料,让其加工后以质论价回收。
贵州毕节浓郁醇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民俗民风丰富绚丽、民族服饰艳丽多彩、民族工艺古朴典雅的特质。从活动现场的展示产品足以可见,无论是刺绣、蜡染,还是民族服装服饰,无不体现了毕节独特的民族工艺和手艺人精湛的技能技艺。
在这些手艺人看来,她们制作的不仅是一件作品,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自威宁自治县的参赛者唐柱姐是该县龙场镇的一名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人,每次参加活动,她都会带上部分已完成或收藏的作品。如有人咨询,她会从产品的结构、工艺及文化等方面介绍。
“这个虎头帽有40多年了,以前乡下的老人会做给孩子戴,寓意吉祥、健康、幸福。”唐柱姐对咨询者说。据了解,多年来,唐柱姐不仅通过免费开办培训班传习民族文化,还将当地的文化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了少数民族服饰工艺品的加工、销售,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据活动有关人员介绍,发展妇女民族手工产业、实施“锦绣计划”,是贵州省妇联着力推动的妇女创业就业“一号工程”,锦绣计划出台后,毕节市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出台了落实“锦绣计划”的实施方案,并给予政策资金的保障。
近年来,在广州市妇联的帮扶和省妇联的支持下,毕节市通过一系列赛事活动和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指尖技艺”进一步向“指尖经济”转变,逐步实现农村妇女“绣着花、带着娃、挣着钱、养着家”的美好愿望。
与此同时,还培养了一批集知识、艺术、技能为一体的巾帼巧手,发展壮大了一批手工龙头企业。目前,毕节有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特色手工企业(合作社、工厂、作坊)305家。
此次活动由毕节市妇联和毕节市工信局联合主办,活动旨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蜡染、刺绣作品,促进绣娘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推动全市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发展,为毕节实现同步小康贡献“半边天”力量。
活动当天,广州市洋葱集团向毕节市妇联捐赠15万元“锦绣计划”发展资金,广州欢聚集团向织金县妇联捐赠50万元“锦绣计划”发展资金。
编辑:何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