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夏季并不是“安全期”,一年四季都要严格做到这几点,否则会危及生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3亿人。如此之高的发病人群,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不尽人意。不少患者甚至存在误区,如有的高血压患者夏天血压低,以为是"安全期",自行减药甚至停药,导致临床上高血压危象的情况发生,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为何说夏季并不是高血压"安全期",一年四季中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科普指导: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驻贵州专家团队
为何夏季是高血压"危险期"
夏季气温高,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流阻力小、压力小,血压自然降低,加之夏天出汗多,血液中水分减少后,有助于血压降低,很容易使人麻痹大意。不少患者认为大热天里高血压患者血压普遍下降,暂时停停药也不要紧。其实,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不同,对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差,气温一高,反而发生血压骤升,也可能发生血黏度增加,最后形成血栓等,其危险程度比冬天更厉害。这是由于高血压患者本身有脑动脉硬化、血液易凝结倾向,加上温度高、出汗多,血液浓缩,血管容易堵塞。因此,高血压患者夏天绝不可掉以轻心,并且仍应坚持原降压方案,不能自行停药,更不要吃吃停停。如果自测血压明显偏低,建议到医院就诊,听听专科医生意见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哪些人群夏季要注意
1.嗜好吸烟者
吸咽是高血压、冠心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
2.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者
脾气暴躁,办事总爱瞻前顾后、反复思虑又难以下定决心,以及过于焦虑、从事脑力劳动和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压。且长期精神紧张,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会比正常人高2—4倍。
3.饮食喜盐过咸者
饮食过咸,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吃得过咸会导致机体钠盐过多,血管阻力增加,心血管负担加大,促使血压升高。
4.长期过量饮酒者
长期大量饮酒,尤其贪杯易醉者,常常合并高血压、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
5.血糖血脂升高者
糖尿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机率比正常人高30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则患脑中风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4倍。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正比。
6.超重和肥胖者
肥胖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压,而且也易导致冠心病、胆囊炎、关节炎等诸多全身性疾病。且因肥胖者多数嗜睡、胃口好,遂易形成恶性循环。
7.久坐少运动者
熬夜、久坐、通宵达旦无节制娱乐的人,易患高血压。
8.中老年人
高血压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生活压力大有关。人到中老年易患高血压,其中45%的患者其父母有高血压病史;而父母无高血压,其子女患高血压机率仅为3%。老年人群中60%以上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病,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相关性心血管病占绝大多数。此外,全国每年有150万人因高血压引起脑中风。
夏季如何防治高血压
1.多补水,少吃盐
临床观察发现,盛夏时节,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栓塞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水分丢失较多,高血压病人尤其需要注意。因此,即使感觉不太热时也要常喝水,以防血液黏度升高,预防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糖尿病的人,应以清茶或凉开水为主。补水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摄入大量水分,造成心脏、肾脏负担过重。若无糖尿病,可多吃些西瓜、苹果等,可以稳定和降低血压。
高盐是使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压病人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但也要注意,不必过度限盐,尤其服用利尿剂的患者,需要适当的咸食。同时还要增加摄入含钾、钙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及过多的谷类主食,增加摄入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低的动物性食物,限制饮酒或最好不饮白酒,每人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0 克;此外还要经常补充水分。
2.避免温度忽高忽低
夏季炎热,有的人喜欢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特别是从外面回家的时候,希望这样做能使自己尽快凉下来。这样一热一冷,血管会从本来的舒张状态一下子变成收缩状态,这就为血压波动埋下了隐患。在空调房间里逗留时间长了,一出门就是滚滚热浪,血管又会扩张,这样血压就不停地在波动。建议室内温度不宜过低,以27℃为宜,不宜低于25℃,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风最好向上吹,避免冷风直吹背部、肩颈、头部,尤其头部长期被冷风吹,易造成血气运行不畅、心脏供血不足而发生危险;尽量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空调打开1~3小时最好关一段时间,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也可每隔1小时到室外的走廊等有窗户的地方换换气,即使再热也不要站到空调下直吹。
3.避免运动过量
夏季血压通常比冬天低一些,高血压患者也是如此。因此,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夏练三伏是不可取的。建议运动量应适当减小,运动时间也应缩短。适合高血压病人在夏季里进行的体力活动项目有打拳、练气功、行走、慢跑、游泳。这些活动有利于放松精神,调节神经,扩张血管。
运动要避开气温最高的时间段,不在阳光直射的环境下运动。早上锻炼的时间应该比平时适当地提前一点,傍晚的锻炼时间可选择太阳落山以后,千万不要在烈日下进行体力活动。活动的持续时间应该控制在30~60分钟。最好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少量多次补水,每次150毫升左右(三四大口),水不要太凉,以20℃左右为宜,以防对胃肠道和血压产生不良刺激,烧开的自来水或矿泉水为佳。
4.正确测量血压
家中血压监测要采取正确方法。测压前30分钟不能进食,也不要饮酒、饮茶、饮咖啡、吸烟及大量运动等。测压前要排空膀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休息5分钟;测量时不要动,也不要说话,双脚放松落地不能交叉,前臂放在桌子上,使绑袖带的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袖带缠绕上臂,气囊集中在上臂前方表面,袖带的下缘离肘弯2厘米,气囊应置于心脏水平。及时准确地记录血压,最好详细记录测量日期、时间。
建议患者在就诊前连续测量7天(至少3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两遍,间隔1分钟, 取两遍测量平均值,及时准确记录。就诊时除去第一天的血压,取后6天平均值作为参考血压,对于处于稳定治疗期的患者建议每周测量1~2次血压。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1次。
5.保证正常睡眠
研究证明,人们只有在睡眠中才会出现血压下降,应保持血压的昼夜规律。高血压患者夏天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时,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病人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保证正常睡眠;同时,夏天可选用长效而对正常血压影响不大的生理性降压药物,确保夜间血压正常,以保护心脑肾的健康。
6.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服药,稳定控制血压
中医:
(1)中药治疗
专家辨证论治,君臣佐使,理法方药,中药口服。
(2)中医适宜技术
穴位贴敷、针灸、推拿、耳穴贴压、气功疗法等如练习八段锦、太极拳,可保健强身,辅助降压。
西药: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及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药物,优选长效药物。除心力衰竭及直立性低血压风险较大的高龄初始用药患者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外,其他高血压患者可从常用 起始剂量开始。目前主要有5大类药物,具体如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高血压初始和维持治疗,但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证,需根据血压水平及危险分层而选择用药类型、剂量以及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治疗。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由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开创于上世纪 70 年代,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中医心血管专科之一。汇集了江淮名医、御医后代和孟河、吴门医派传人,形成了以全国名中医唐蜀华教授、岐黄学者方祝元教授领衔,江苏省名中医、省中医药领军人才为骨干,中青年人才为支撑的学科团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医心血管病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病重点学科、心血管重点专科,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分中心,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血压重点研究室,同时也是江苏省中医高血压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通过长期的学术沉淀,形成了稳定的学科方向,是《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版》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中医药内容的牵头制定单位。专科设有3个病区,床位146张,独立的CCU监护病房和心导管室,门诊诊室12间,开设高血压病慢病门诊,起搏器术后随访门诊,中医特色诊疗门诊,设立高血压亚专科和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3个亚专业组。常规开展冠脉、电生理等各类心脏介入手术,2019年门诊量达501352人次,近3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年门诊量仍保持在40万人次以上,居全院首位,疑难危重比例、区域外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年出院人数5000余人次,年介入手术近2000例,连续5年在全国中医专科排行榜位列前3位。
长期以来,在国医大师周仲瑛、国医名师唐蜀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引领下,以首届国家岐黄学者方祝元教授为领军人物的高血压团队,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围绕重点病种高血压病,积极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特色优势,坚持中医是龙头,西医是拳头,中西医并重结合是巨头的发展理念,始终将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放在首要位置,并形成了一整套疗效确切、具有专科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建立了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医辨治体系,创制的"潜阳育阴颗粒"治疗高血压靶器官临床疗效确切,深受广大患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