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走了,走得让人猝不及防。
噩耗传出,八方含悲。贵阳市南明小学副校长、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第一校长,刚刚被评为黔东南州支教名校长的王玉,因癌症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她深爱的学生和三尺讲台。
1月26日,是王玉出殡的日子。遗体告别仪式上,贵阳、从江等地的哀悼者自发前往吊唁。一抔来自大歹村的黄土和一碗四方古井的清泉,陪同她一起安葬,将王玉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
——王玉爱工作,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用教育让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新的工作地点:从江大歹小学;新的使命:教育扶贫攻坚;新的梦想:当一名地道的乡村女教师。”这是王玉到达大歹小学后的第一条微信朋友圈。

时间回溯到2019年11月8日,怀抱着让贵阳市优质教育资源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的初心,在贵州省教育厅、贵阳市教育局、南明区教育局组织下,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教育集团与从江县大歹小学正式签约,启动为期三年的教育帮扶工作。
彼时的王玉大病初愈,为着心中的梦想,毅然请缨到大歹支教。随后,由南明小学校长曹凤英领衔的5人小分队,把责任勇担在肩,把情怀化为行动,第一时间奔赴大歹。

南明小学五人小分队 从左到右依次为陈晓丹、曹凤英、赵发勇、李艳、王玉
地处月亮山深处的大歹村是一个世居苗族村,这里曾经是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意识落后、教育能力落后、教育水平落后。而建在山头的大歹小学,“校园一片‘苍白’,学生见人就躲。”在南明小学帮扶老师、挂职大歹小学副校长李艳的记忆中,初到大歹,干得最多的就是与教学无关的“粗活”,运输颜料、粉刷教学楼、打扫专用教室、布置校园环境、冲洗操场校舍……“有一天刷墙刷到凌晨12点过,王玉身体不太好,可即使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也就找个墙角靠一会儿,又拿着刷子继续干”。
几乎从入驻开始到学期放假,学校的校园建设才算基本完成,而这些撸起袖子冲洗操场、带头粉刷教学楼的模样,也深深地印在了所有大歹小学师生心里。

不仅如此,王玉还竭尽全力联系各种资源,整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为孩子请来专业教师教唱歌、刺绣;为学校捐赠教育教学用具、学生学习用具、师生生活用品等。王玉经常开玩笑说,每次打开手机通讯录,就会想一想还有谁可以来为大歹做一点贡献?
——王玉爱孩子,她拥有一颗童心,真心为孩子着想,把教育做到了孩子的心里。
“了解王玉的人都知道,她爱孩子,更尊重孩子”。在贵阳市南明小学校长曹凤英心中,王玉是孩子们称职的校长、专业的老师、温暖的妈妈:“她遵循教育规律,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她身体力行,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影响、感染孩子。”

王玉与大歹娃
2019年11月15日,王玉发起了首届“爱在大歹”师生游戏节,她惟愿:“我们亦师亦友,爱上校园这个家”。在小青蛙跳跳跳、小螃蟹搬家忙的欢声笑语中,南明老师、大歹娃娃的心也开始逐渐靠拢。
2019年11月18日,大歹小学“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拉开序幕。为了教会学生们注意个人卫生,王玉和南明帮扶团队的老师们,坚持为孩子们洗脸、洗头、剪指甲、理头发。一个简单的洗脸动作,一天重复上百遍下来,手上不仅起茧子开皴,虎口也是隐隐作痛。可王玉诙谐地说:“课堂上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课堂外我们是洗剪吹一体的理发师”。


王玉给孩子们清洗头发

2019年11月28日,举行“从小学先锋——国防教育润童心”活动;12月4日,开展古诗朗读比赛;12月12日,“聚爱心、展风采”首届运动会开幕……也正是在曹凤英的带领和支持下,王玉和南明团队一个接一个的“花样”,留下了初心闪耀,也留下了脚步铿锵。

王玉和孩子们“掰腕子”
2020年9月,王玉的身体再次出现病症,可是心志笃定的她,不顾大家的劝阻,继续坚定前行。她发起成立“雏鹰社团”,进行分层教育。遴选出四五六年级的“佼佼者”和有学习意愿的学生后,王玉每天陪着他们课后一起做作业、阅读书籍,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学习的种子。

2020年12月,发现大歹娃娃对音乐情有独钟的王玉,组织贵阳游学活动,并带学生们录制了歌曲《蝴蝶妈妈》,让学生们在电台里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蝴蝶妈妈有十二个孩子,就好像大歹的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王校的儿女……”采访中,回忆这一年多的点点滴滴,帮扶团队的成员、南明小学赵发勇老师一度哽咽,语不成声。

和王玉一样,帮扶团队的的老师们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在完成第一年驻点任务后,他们主动申请留下来继续战斗,并悄悄把微信工作群名“支援小分队”换成“支援小分队大歹娃他爹妈”……老师就是父母,爱生如子是南明老师们最朴素、最坚定的教育理念。
——王玉爱教育,她坚信教育就是以爱育爱,潜心育德,与孩子共同成长。
“这次进村,没有你的名单,你留下看家。”夜幕降临,结束了白天的日常教学和生活管理,南明帮扶团的日常家访也随之到来,看到身体虚弱的王玉,帮扶团成员、南明小学党支部书记、挂职大歹小学党支部书记的陈晓丹“强制”要求王玉不进村,而王玉却因此次“善意的命令”不开心好几天。看到王玉低沉的情绪,陈晓丹没有办法,只好让她再次加入家访。


小分队家访
“以爱育爱”,是南明帮扶团队为大歹小学确立的办学理念。王玉坚信,要努力抓住爱的教育这一主线,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培养他们学会被爱、学会爱人,大歹娃们一定能够爱上学习,学好本领,走出深山。
“从从不背书包回家,苦口婆心、好说歹说督促来上学,到现在自己主动学习,这个改变是跨越式的。”1月15日,大歹小学校长王中权在家访日记中写道,“这两天老师们入户发现了孩子们的改变,有部分孩子能在家主动学习,甚至利用早起锻炼的时间看书,我们全体老师炸锅了,孩子们这种向上向好的改变,老师们很欣慰。”

王玉与孩子们清洗红领巾
2021年1月20日,大歹小学全体师生瞒着南明帮扶团,为无私的南明老师们准备了一场假期告别仪式。现场,孩子们自发为老师们准备了鲜花、卡片,“南明老师不要走”“师恩如山·师恩似海”,在一条条孩子们手握的横幅下,同学们与老师们相拥而泣,此时的王玉更是哭成了“泪人”。而大歹学子不知道的是,王玉其实已经主动申请继续留在大歹,为大歹这片土地继续播撒教育的“种子”。

王玉查寝期间指导孩子们学习
1月22日,病情已经恶化到不能独立行走的王玉,还硬撑着想要参加当晚的家访和第二天的散学典礼。无奈之下,帮扶的同事只能通过“哄骗”方式让她先回贵阳。
用轮椅将她送到车厢,让高铁为等她短暂停留,在贵阳东站用轮椅接她下车……贵阳、从江两地为这位病重的、可敬的支教老师一路绿灯,为爱反哺。
从担任大歹小学第一校长的那一天起,王玉就没停下在路上奔波的步伐,一直到临终的那一刻。“她率领学校全体教师克服困难不断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充分改变了大歹小学的教风、学风,一至六年级无孩子辍学。”正如曹凤英校长所说:“无子无女的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里的孩子,而我们也将继续坚守在这里,圆满完成帮扶任务。”


王玉带孩子们到贵阳游学
斯人已去,青山为证。王玉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仍旧在激励着每一位贵州教育人,平凡而又英雄般地坚守在贵州教育脱贫攻坚的“阵地”上,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

王玉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