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贵州|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的精彩点评③
12月16日,纪录片《这一站,贵州》研讨会暨第二季发布会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被节目中精美的画面和朴实的故事所打动,纷纷对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传播研究所所长朱新梅
画面的极致,人物的刻画,尤其是节目里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刷新了我对贵州台的认识,刷新了对贵州人的认识,刷新了我对我们整个纪录片的创作的认识,也让我思考了几个关于纪录片叙事策略方面突破:第一个突破,贵州卫视非常准确地把握到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深入生活、深入人民。这种叙事方式不再是讲大的宏观的趋势,讲国家趋势,而是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第二个突破,纪录片的人物不再是神通广大的大英雄,而是敢于表现普通人的挫折和困难,通过他们树立一个个真实的小目标,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打动观众。第三个突破就是纪录片的叙事从喧嚣的、华丽的、夸张的表达方式,转变到了很朴素、很平实、很收敛的一种表达。比如片中侗族对歌的场面,那些女性脸上羞涩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独属东方女性身上的那种美感。
朱新梅表示,从国家到个人,从英雄到凡人,从夸张到平实,《这一站,贵州》(第一季)中的人物有着千锤百炼、百折不挠的精神,不仅是贵州人的精神,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二级研究员,《新视野》原主编,中国明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高寿仙
贵州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宝库。贵州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在历史上它一直是一个民族大走廊,也是中亚文化和当地的本土文化交融的一个大平台,为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佐证和生动的文化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这一站,贵州》(第一季)分为8集,虽然涉及范围比较广,但在这8集的内容当中已经非常注重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展示。每集三个故事都以生活中的平常人物为中心,展示了他们的理想、他们的追求、他们的能力,当然也没有回避他们的苦恼,他们的困难。用比较平淡比较细腻的语言,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看了不自觉的融入其中。
这部纪录片还大量使用不同场景之间的来回切换,不仅没有觉得凌乱,反而感觉是正常的故事的节奏感和出现的紧凑感,展示了更加丰富的生活面相,比较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
高寿仙评价道:《这一站,贵州》(第一季)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