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茅台 | 回望·茅台

综合广播 | 2020-11-18 07:41

回望·茅台

回望·茅台

00:00 / -

主持人:品味茅台,品读酒中故事,回味酒之文化。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品味·茅台》,我是静宜。

人生如酒,酒若人生。少年之酒,清澈中略带清苦;中年之酒,干烈中自带深度;老年之酒,夕阳红里忆往昔,年份中沉淀品味!酒之与人生或浓烈,或淡雅,或甘醇,攸忽之间,几十载光阴跃然纸上,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品味茅台《回望·茅台》,一起在故事中感受作者有关酒的醉中之乐,醒中之机。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听住在城里的亲戚说茅台酒如何如何好,他的朋友们都喜欢。尽管我不知道茅台酒是什么,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茅台的名字却扎了根。心想,我什么时候能有茅台呢?等到我上中学的时候,从老师那里偶然得知茅台是一种美酒。于是,我渴望自己也能拥有一瓶茅台酒。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八年,机会终于来了,那是1975年春节前,我的同事受到我对茅台深厚情结的感染,主动提出,要给我弄一瓶茅台酒。 一天,他神神秘秘地问我:

“你小子经常叨咕着茅台酒,我给你弄一瓶茅台酒怎么样?”

“真的?你真能买到?”

“这还能有假?我叔叔就能买到!”

“买,买酒无戏言,我可当真了!那就麻烦叔叔想想办法了,帮我买一瓶。多少钱,我拿给你。”

“好像是八块三毛钱一瓶!再加上来回路费,差不多十块钱吧!”

“十块钱!我回家再商量商量。”

我踌躇了,回家与妻商量。

“我一个同事说能帮我买一瓶茅台,就是有些贵。”

“多少钱?”

“可能要十块钱左右。我想着这不是到年关了,孩子们要添件新衣服,家里要买些鸡鱼肉蛋米面之类,要是买了怕是没有闲钱了!”

“没事,我这里还有钱置办年货。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买茅台,买吧!”
  腊月二十九,我和同事乘上火车向浑江市进发。我渴望已久的茅台,终于拿到手了。年三十夜,妻子让我打开喝一杯。

“都想了这么多年了,你不打开茅台尝尝一杯?”

“舍不得!你不喝酒,我一个人喝,太可惜,先放起来吧,今天就不喝了。”

这瓶茅台酒我是翻来覆去的看,说什么也舍不得打开,最后还是小心翼翼地放起来,等待朋友一起品尝。

大年初二,我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当我把瓶盖打开的一瞬间,立即满屋飘香。我给每人只倒一小杯,让大家细细品尝。剩下的马上用蜡严密地封上,留待明年再用。 朋友们格外兴奋,都说这是有生以来喝到的最美的酒。谁也不肯大口的喝,每次都咂一点点,更恰切的说是用舌头舔一舔。一顿晚餐,一杯美酒,喝得朋友们欲神欲仙。之后多日,他们还在念念不忘那杯美酒。真可谓:余味绕梁三日不绝!

后来几件难忘的事让我对这“绕梁三日”又有了新感慨:何止三日绕梁?分明已经绕到古稀!

2016年9月26日晚,我领着小孙子在小区里玩耍,意外发生了。只见一辆私家车一个急转弯,直向我和孙子飞驰而来。情急之下,我只顾保护孙子,自己的右脚踝被车压上。住院、手术、养伤,坐在轮椅上长达三个多月!在这期间,我的同学、好友纷纷来看望我。我无以回报,就让孩子们给我买来茅台,盛情地招待他们。我觉得只有我最爱的茅台才能表达我的感恩之意。
  后来,我的恩师闻讯从遥远的北京赶来看我。更使我感激涕零,我只是老师千百弟子当中的一员,能得到老师这样的厚爱,真是受宠若惊!我用什么报答老师?茅台!它是我的最爱,只有它,才能代表我的心。就这样,招待老师的宴会上喝它,老师回时我也把它塞进老师的行囊。我只觉得最能恰切的体现我对恩师之爱的回报,非茅台莫属,这是浓厚的师生情!
  师友相见,饮之茅台,赠之茅台。探看亲人,也要有礼相赠。予人之物,必人最爱。住在阜新的三姑、三姑夫年逾九十,一生除了辛勤劳作,养育儿女,其他爱好很少,只是二位老人爱喝点儿小酒,于是我带上茅台前往。

“姑姑、姑父,你们看,我带什么来了。”

“茅台,我活这么大年纪,就在朋友家喝过一回,这酒好啊!”

“这回够你这个老酒虫好好喝一回,我去给你们爷俩弄点下酒菜。”

“先开一瓶,中午的时候和大侄子一起喝,剩下的你去放起来。”

说着两位老人由衷地大笑起来。但是把酒放哪里成了问题,放在橱柜里,觉得看起来不方便,又拿出来,放在地桌上,还觉得不妥,又换了几个地方,最终,放在了电视柜上。

“就放这里,放在这儿最合适,一抬眼就能看见,还稳当,不怕打碎。”

之后几天,两位老人像小孩子一样,来客人便首先炫耀他的茅台,还非常自豪地加上一句,这是我大侄儿给我带来的好酒!
  现在,我已年逾古稀了,对茅台仍爱之有加。家中茅台酒没有几瓶,可是装茅台酒的瓶子却有好几个。谈不上收藏,只是因为它装过茅台酒,我就舍不得扔掉。
  孩子们知道我最爱茅台,便逢年过节或我的生日,就拿茅台来孝敬。我品着茅台,心生幸福。时至晚年,又逢盛世,生活像茅台一样叫我心生眷恋,我要好好享用茅台,好好享受生活。

主持人:品味茅台,品读酒中故事,回味酒之文化。主持人静宜向您问安。明天同一时间,继续与您《品味·茅台》!

稿件统筹:刘征蔚

制作:龙静宜 梁克龙(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