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儿童三伏贴治疗后被灼伤!三伏贴还能贴吗,怎么贴?

科教健康频道《健康贵州》、《中国医药报》 | 2019-07-26 03:17

7月18日,江西省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江西省儿童医院“三伏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通报》,通报显示,经调查,7月12日,该院医务人员为提高疗效,在“三伏贴”辅料配制过程中将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调整为老姜,酒精浓度从56°提高到62°,是导致部分儿童贴敷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专家组认定:此次“三伏贴”不良反应系辅料配制欠合理导致,不良反应整体可控可治。

虽说本次事件主要是人为导致的个例,正确使用合格的三伏贴不会有如此大的风险,但由于三伏贴的成分有一定的刺激性,在使用上也有一些禁忌,并不是人人适用,因此,正常贴敷后的不良反应同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三伏贴是什么?

三伏贴是一种中医疗法,主要通过将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然后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贴敷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原理为“冬病夏治”,这里的“冬病”指的是易在冬天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症状为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手脚冰凉等之所以“冬病夏治”是因为“冬病”患者一般体质虚寒,在寒冷的冬天寒气难以排出,治寒证比较困难,而夏天人体阳气旺盛,寒气较易排出。

(二)三伏贴不是“万能贴”

每年夏天,三伏贴都格外受到大家的欢迎,因此一些“养生馆”、部分电商纷纷夸大宣传,把三伏贴说成了“便利贴”和“万能帖”,这是非常误导人的说法。

首先,三伏贴不是包治百病。三伏贴主要用在呼吸系统上,尤其适合预防因为秋冬季受寒诱发的呼吸疾病,特别是对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易患者、虚寒性胃痛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疗效明显,部分妇科疾病及亚健康调理等也可使用,是否可以贴敷需要遵医嘱。其次,它不是人人适用。

不适合贴三伏贴的人群:

1.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老年人中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5.妊娠期妇女。

6.处于月经期、哺乳期的妇女不宜敷贴。

7.3岁以下的幼儿。

(三)三伏贴也有不良反应,需谨慎对待

三伏贴虽有疗效,但也同时存在不良反应,使用时应注意。有轻微不良反应为正常现象,不严重的话可自行消退。

三伏贴中的成分,例如白芥子、甘遂等,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皮肤敏感、容易过敏,或者儿童皮肤娇嫩,长时间接触药膏有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发痒等不良反应,多于敷贴停止后逐渐自然消退。

严重者需及时就医。个别严重过敏体质,有可能出现皮肤皮疹、水疱以及短期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另外,不少人认为贴上三伏贴,出现针刺感、灼热感属于正常的药物反应,这样才说明有效,甚至有人为了“效果”,长时间感觉不适却不取下,殊不知这是严重伤害身体的行为。贴敷后如有严重不适,如出现局部瘙痒、疼痛、疱疹或皮肤破溃等请立即取下药物,并及时到医院处理,不可擅自涂抹药物。

(四)还有这些需注意

(1)三伏贴最好不要自行购买、贴敷

严重者需及时就医。个别严重过敏体质,有可能出现皮肤皮疹、水疱以及短期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另外,不少人认为贴上三伏贴,出现针刺感、灼热感属于正常的药物反应,这样才说明有效,甚至有人为了“效果”,长时间感觉不适却不取下,殊不知这是严重伤害身体的行为。贴敷后如有严重不适,如出现局部瘙痒、疼痛、疱疹或皮肤破溃等请立即取下药物,并及时到医院处理,不可擅自涂抹药物。

(2)贴药后要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

三伏贴于正午时分,晴天贴最好,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贴药当天尽量不要游泳、直吹空调等,取掉敷贴后可以温水洗澡。期间应适当忌口,忌食生冷、辛辣、烟酒、油腻、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3)“实热”的症状都不能贴敷

如果有“实热”的症状,如大便比较干、长口疮、舌苔比较重或者感冒有些发烧等都不能贴敷。这时候身体处于发热状况 ,此时贴敷药性温热的三伏贴,可能会“火上浇油”。

(4)不可过分依赖三伏贴效果

三伏贴并不一定百分之百有效,如果治疗的疾病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对症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