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黄平:“且兰遗风”助力苗乡绿色产品吃香市场

综合广播 | 2020-09-21 13:22

“半山五古稻”“谷陇糯小米”“且兰百香果”……近年来,黄平县在生态农产品的品牌打造中挖掘民族文化和非遗力量,孵化出了一大批绿色品牌。搭建了“且兰遗风”、“苗丫丫电商”等公共品牌和电商渠道,快速推动黄平生态文化产品吃香市场。

在近日举办的苗族“新米节”和“采蜜节”上,当地少数民族同胞与游客一起,在半山苗族万亩古梯田间载歌载舞,在苗族神圣的“采蜜仪式”中感受苗族深厚的文化,现场参与采蜜,打新米,品尝自然的味道和文化的味道。

黄平县委常委、副县长马继红说,黄平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生态优良,农特产品量大质优,但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弱。黄平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黄平黄牛、本地土猪、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等生态畜牧业和糯小米、苗族古稻、百香果等种植业作为脱贫致富产业,壮大“且兰遗风”公共品牌,把苗乡绿色农产品更好的推向市场。

中国农业银行驻黄平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平县委常委、副县长马磊说,作为黄平县的帮扶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了更好的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农业银行帮扶黄平县创新建立“全面及时精准监测+防贫基金快速救助+产业基金后续帮扶+兜底措施应保尽保”全方位、立体式防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以“金融+生态农业+民族文化(非遗)”的模式,投入800万元在贵州率先设立首支“防返贫救助基金”,投入2000万(首期到位1000万元)成立产业发展基金,按照到位基金10倍进行放大,推动黄平县高端生态农业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时间之内巩固脱贫效果,长远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要打造‘有文化’的绿色电商。”贵州苗丫丫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琳说,在推动“且兰遗风”公共品牌发展过程中,将深度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非遗力量,形成“电商+苗族文化+非遗+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IP,打造别具一格的文化电商品牌,市场反响热烈。

贵州师范大学瑞士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郭锐教授认为,黄平县把鲜活的非遗力量就地进行市场转化,把民族文化优势和非遗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管是从市场层面看,还是从学术观察来看,都非常有价值。黄平的实践证明,有故事的产品,有灵魂的产品,有信仰的产品,才能最大的创造价值。黄平县可以借鉴瑞士经验,把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大化,把传统文化和打造新时期农文旅融合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