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注入气象新动能 驱动旅游新经济
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气象资源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中国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在安顺的成功举办以来,贵州“气象+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这片被誉为“公园省”的多彩贵州注入了新的活力。
“气象部门将持续加强科技能力创新,推动‘气象+旅游’融合发展,激活地区可持续发展潜力,为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在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上表示,贵州不断发掘独特的气候禀赋和气象景观,推动“气候要素”成为“生产要素”,将“气象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气象如何赋能贵州的旅游
贵州,以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心中的避暑胜地。
贵阳,这座被誉为“爽爽贵阳”的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凉爽气候条件,成功打造了避暑旅游品牌。贵阳市政府与气象部门紧密合作,挖掘凉爽气候资源,将避暑旅游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吸引了大量游客。贵州省气象局毗邻甲秀楼景区,围绕“道路指引、交通疏导、天气预报咨询”等方面开展系列便民服务活动,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游客游玩体验。
安顺,作为贵州的代表性城市,凭借其21℃的夏季平均气温和99%以上的空气质量优良率,成功打造了避暑旅游的金字招牌。安顺市气象局通过不断完善气象站网建设,已建成23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实现对安顺全域的精密监测。这些站点不仅为旅游景区提供精准、高效的气象服务,还为游客带来便捷、直观的气象信息体验。此外,安顺市气象局深入挖掘气候资源潜在价值,成功打造“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生态品牌,极大提升安顺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
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气象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气象服务的持续优化。
为了推动气象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贵州省气象局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紧密合作,共同出台了《关于做好旅游气候工作助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了利用贵州丰富的旅游气象资源,深化气候旅游合作,推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目标。各级气象、文化和旅游部门围绕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气候旅游资源普查,建立气象旅游资源数据库,发掘旅游气象自然景观,开发旅游气象精品线路,丰富景区旅游内容和内涵,提升游客体验感。
在全省范围内,气象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著名景区设立气象监测服务站,为游客提供实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与旅游部门共同推出气象景观观赏、气候养生体验等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业态,提升了旅游品质。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各级政府、气象和文旅部门、旅游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气象旅游产业繁荣发展。”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冉霞表示,贵州的夏天平均气温只有23℃,是同纬度最凉爽的区域之一,全省约四分之三的区域气候条件都适合避暑旅游。
气象数据守护旅游安全
面对文旅业的强劲复苏,气象部门如何充分挖掘气候资源和气象数据价值,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在《守护旅游晴空,气象服务保卫旅游强国建设》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气象与旅游存在天然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影响旅游安全和体验质量,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陈辉还列举了多个因气象灾害导致的旅游安全事故案例,强调了对旅游资源稀缺性高且气象灾害暴露度大的旅游目的地,气象保障服务的重要性。
为规避旅游中的气象安全风险,陈辉提出了创新组织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科技赋能等具体实践路径。同时,气象部门还持续开展旅游气象影响预报与风险预警服务,为旅游景区和景点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气象服务产品。
在贵州,气象大数据在旅游安全中的应用尤为突出。贵州省气象局与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开展气象预警服务,面向全省重点景区和热点活动提供精准的气象预警服务。
安顺市气象局通过推进智慧气象建设,构建了交互式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气象服务。在景区预报预警方面,文旅部门导游负责人被纳入预警发布平台,可及时转发预警信息给带团导游。当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利用5G电子围栏技术向景区内游客发送精准预警信息,确保他们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贵州省气象局与省文化和旅游厅还联合为“黄小西吃晚饭”(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丹霞、兴义万峰林、梵净山)等60个重点景区和“村超”“村BA”等热点话题活动提供精准的气象预警服务。通过布设气象观测站点和实时数据监测,气象部门能够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景区和游客提供安全保障。
以梵净山为例,铜仁市气象局投入巨资,在梵净山安装了多套无人自动气象监测站,实时监测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为游客提供精准的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
在黄果树景区,气象部门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心布设气象观测站点和接入旅游服务平台,游客在购买门票时即可收到景区的天气预报信息。同时,微信公众号“安顺市天气”以及安旅通小程序还会发布相关旅游指数,为游客提供最佳观赏时机。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还确保了他们的安全。
气象旅游点亮百姓生活
“气象在旅游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准确预报天气能提高游客体验感,加强对气象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地方特色旅游项目、旅游路线的开发,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二级巡视员梅山表示,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要求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供给。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工作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将气象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气象旅游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智能化水平。
气象与旅游融合后,对贵州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更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安顺黄果树、铜仁梵净山为例,气象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旅游服务的持续优化,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安顺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精准的气象服务,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避暑旅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当地百姓的就业。在铜仁市梵净山周边地区,气象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
外地游客对贵州气象旅游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广西唐老鸭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赵皖玉表示,安顺的气象旅游发展意义重大,精准的气象服务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四川新西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建荣也提到,每年避暑季都有大量四川人到安顺避暑和购房,这促进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朱小祥表示,气象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气象部门将持续提升气象服务的精准性,推动“气象+旅游”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