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建设宜居宜业活力乡村

贵阳日报 | 2022-12-23 14:59

2022年以来,清镇市深入贯彻落实贵阳贵安“强省会”行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五治”工作等有关精神,按照“市统筹、县为主、镇负责、村实施”工作架构,以“一图抓统筹、一卡抓服务”为导向,将农村“五治”年度工作任务项目化、数据化、清单化分步推进。通过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提升管理效能等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着力解决一批农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更好顺应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描绘出乡村振兴崭新图景。

形成强大合力 加速工作推进

农村“五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至下的同频共振和齐心协力。

为系统全面有效推进“五治”工作,清镇市采取了“1134”部署策略——制定一套“1+5”总体和细分工作方案,建立联系、调度、督导、考核、通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采取“市领导包保乡(镇、街道),市直单位、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包村,乡村两级工作人员包组包户”的三级包保方式,建立征求群众意见、项目、资金、责任的四张清单。同时,清镇市紧扣年度目标,通过会议调度、现场调度、信息调度等方式,统筹推进农村“五治”工作。截至目前,会议调度50余次,现场调度20余次,信息调度20余期,报送信息简报70余期。此外,由清镇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组织召开农村“五治”工作集中约谈会,对在贵阳市、清镇市有关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及乡镇进行约谈。

以一本“口袋书”宣传“五治”、一个“连心袋”服务“五治”、一个“二维码”了解“五治”,发放连心袋1万余个、口袋书3万余册、各类宣传资料30万余份,制作“mang支书说治风”原创视频50余个,制作各类标语2000余条、展板300余块。通过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广泛宣传农村“五治”,积极引导群众全程参与“五治”,营造“时时学‘五治’、处处是课堂”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

清镇市还对“五治”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进度、责任落实、项目质量等常态化开展督查指导,“五治”办常态化深入各乡(镇、街道)工作,建立督查指导、问题整改销号“双台账”。截至目前,累计入村开展督导60余次,出动人员120余人次。

与此同时,清镇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集聚、整合、撬动、引导作用,把分散的资金进行统筹配置,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推动农村“五治”项目落地落实。

念好“五字诀” 取得实绩实效

红枫湖镇民乐村刘家寨,村民家的院落经过改造更显静谧宜人,整洁的环境令人神清气爽;流长乡凹河村通过房屋墙面、地面、顶面改造,配套改厕、改厨,美化庭院等措施,呈现出“花园寨”“画中村”的美丽风貌……这都是清镇市在农村“五治”中,突出整、清、减、改、倡“五字诀”取得的实绩实效。

突出“整”字打好“治房”阻击战。深化“治房”规划、制度、监督体系。强化摸清底数,对辖区内房屋建筑、灾害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摸排调查。强化建房监管,实现有效管控,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激发农村活力,全面推动农村“治房”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完成村庄规划155个、农房风貌整治1343户、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1个。

突出“清”字打好“治水”保卫战。聚焦“农村供水提升治、生活污水分类治、黑臭水体集中治”,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导向、农村安全饮水为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推动“三水同治”。完成清镇市席关水库管网延伸工程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1个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6处。

突出“减”字打好“治垃圾”攻坚战。聚焦“前端有效分类、中端规范运输、末端无害化处理”,以“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全方位覆盖”模式,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进一步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单位分片负责制、环境卫生“红黑榜”等制度,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的质量。设置8个镇级、156个村级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站(点),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全覆盖,农村外运垃圾减量达54.6%。

突出“改”字打好“治厕”歼灭战。坚持“城镇周边村寨配套改、集中村寨联动改、分散村寨因地改”,统筹治厕治水、室内室外、公厕私厕“三类同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照“一户一厕,旱厕清零”的要求,以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标准为指导,扎实推动“厕所革命”高质高效开展,完成14414户治厕。

突出“倡”字打好“治风”持久战。强化党员干部带头、法治宣传教育、村规民约执行“三管齐下”,全面构建“12345”工作机制清“民俗”、淳“民风”、减“民负”,逐步形成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互促共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全市党员及国家工作人员100%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225个。

持续高质量治理 工作亮点频现

在“五治”工作中,清镇市勇于创新,工作亮点频现。

红枫湖镇大冲村“1+3”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农房,采取党组织引领,村集体、企业、农户共同发力,以农房流转、出租方式盘活利用农村宅基地20宗用于发展乡村民宿。持续深化利益联结,通过采购本地农产品、雇佣本地员工、支付农房租金、带动村民经营民宿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

流长乡积极探索“五个一”治厕模式,通过农户自筹一点、村里给一点、致富能人反哺一点、企业帮助一点、市级单位帮扶一点的方法,解决资金难的问题,筹集资金、物资等共计156.84万元,已解决1900余户改厕问题。

新店镇鸭池河村通过“一元钱计划”,筹集乡风文明捐赠资金56204.19元,开展环境卫生评比11次,评出模范党员5人,最美家庭46户,累计发放积分价值4600元。通过创新自治机制,强化评比激励,吸引群众参与,让讲文明、爱干净、树新风的理念扎根广大农户心中,真正让乡风文明建设接地气、得民心、见实效。

清镇市农村“五治”工作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清镇市将以农村“五治”工作为抓手,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农村“五治”这项民心工程真正落实到群众心坎上,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