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丨罗信海:扶贫不是走过场,我要化“烂尾”为神奇

2020-11-22 16:44

罗信海,男,汉族,1980年10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人,贵州广播电视台员工。2018年8月,他积极响应号召,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来到深度贫困村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当地老百姓很喜欢这个精力充沛、为民解困的“罗书记”,常把他挂到嘴边。

民生为本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8年8月,罗信海79岁的父亲摔断了腿,正在遵义市播州区医院住院,而此刻,他收到了驻村扶贫派遣的通知。为了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母亲主动承担起在医院照顾父亲的责任,妻子毅然挑起全家主心骨的重担,岳父岳母主动要求接送他6岁女儿上学……家里人的支持与理解,成了罗信海最坚实的后盾。

驻村期间,罗信海自觉把脱贫攻坚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大考场,以真心实意帮扶、扎扎实实办事的优异表现有效密切了党群关系,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为了建好民生工程,他带头出工出力出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自掏腰包3.15万元来进行扶贫。在他出资带动下群众纷纷跟进,出力出钱,修建起了一个个民生工程,增加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罗信海为村民讲解惠民政策

他协调派出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6次来村慰问合计资金10余万元,慰问共和村的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老党员等,并给他们带来了物资和现金;在得知野田寨谭洪德贫困户遭遇车祸住院后,罗信海紧急协调贵州广播电视台播控传送中心党支部,为他家带来慰问金5000元和物资,帮助其渡过难关。罗信海始终牢记“民生为本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自觉把为民解忧解困作为践行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为共和村百姓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好事。

扶贫,不是走走过场

到达当时的深度贫困村——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后,村民们很是热情淳朴,但入眼的情况让罗信海不自觉地将共和村和他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些发展比较好的村子做了一个对比,心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落差。他开着车沿村绕了一圈,萧条的环境、烂尾的工程、荒草丛生的广场、破烂的木房……他想,他一定要干些什么。

村民人对一些干部的刻板印象,成了他担任驻村书记的第一个难题。2018年国庆期间,罗信海去野田寨开会,在罗信海讲话时,他提到野田合约食堂烂尾楼的事,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决定在我的任期内一定帮助大家把这个工程搞好。”然而很多老百姓却不相信他。“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么好办早就办好了,还会烂尾5年吗?他们可能觉得我就是走走过场”,罗信海说。

改造后的食堂

共和村贫困程度深,户籍人口687户2527人,其中贫困户有282户1116人,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居多,留守的人口普遍文化程度偏低。罗信海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一户贫困户因为儿子犯法坐牢,肢体二级残疾的单亲母亲只能依靠每个月的国家低保过活。罗信海发现,这只是贫困户中的1户,只是一个代表,像这种情况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不知道能干什么、不知道什么可以干、不知道怎么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种种情况,让罗信海意识到扶贫扶志/智的重要性。

罗信海先后协调并争取到帮扶项目20余个,争取到帮扶资金145.1万元。帮助2个合约食堂实现开业;建设1个文化广场和购买通村广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修建2口古井和1个人饮工程彻底解决了2个自然寨10个村小组276户1001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建设1个冷库提高“功夫菊”产品保质保鲜;提升村党建活动阵地功能,帮助2户困难群众进行危房改造。在他的强力推动下,让停工近5年的野田合约食堂烂尾楼实现开业,成为全村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罗信海帮助椒农种植辣椒

为龙塘寨刘永桢贫困户支付辣椒苗钱6500元,鼓励他大胆发展辣椒产业;为了宣传和助推农产品销售,给村民启动资金10000元发展抖音和做电商……由于村民对惠民政策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很多村民争当低保户、贫困户,还跑到村委会来闹。在罗信海入寨宣讲时,也有老百姓想不通,向他表达自己的不满。罗信海便掰着手指头,一笔一笔地把账帮百姓算清楚。“扶贫不是走过场”,罗信海用行动证明了这句话。

“新冠”排查,他的年夜饭是一碗素面

2020年的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罗信海又一次没有回家吃上年夜饭。看到新闻报道,他立马打电话到村里开展调度工作,排查疫情,忙完联系的工作已经是次日凌晨0时。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后,他果断凌晨4时出发,经过5小时一路飞奔回到了共和村。到达之后,他立即投入了认真细致的入户排查工作,一直忙到当天23时才回到宿舍。那天他给自己煮了一碗素面当年夜饭。

一碗素面过年

疫情期间,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疫情,他深入百姓家中排查,不慎接触了确诊病例的邻居。经过汇报之后,开启了长达14天自我居家隔离,隔离期间,他照常每天在电脑旁边调度工作,7天后妻子才得知这个消息。

在隔离结束后的三月份,罗信海在工作中不慎摔倒,造成胸椎T12压缩性骨折,住进了医院。因为身体不能动弹,他就用手机每天打电话进行疫情排查等工作,还用手机远程连接了办公室电脑办公。病情15天后稍有好转之际,他白天坚持去村里上班,晚上回医院继续住院治疗。在那段艰难的时间里,他每天早上吃完止痛药,做完中频电疗,包上中药,绑上腰带坐上出租车去村里上班,晚上下班后又回医院继续住院治疗。 

住院仍在工作

两年多来,在罗信海的精心培育呵护下,目前共和村种植凤柚1500亩、油茶500亩、功夫菊200亩、猕猴桃100亩,这些产业为帮助50余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130户贫困户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的共和村,所有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漏评率、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020年已完成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国家脱贫攻坚数据质量抽查工作、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将于2020年底全面完成国家的“双清零”任务,完成国家百年大计----实现同步小康。共和村已改变了以前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了“四有五覆盖”、“五通四有”,建设起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民心惠民工程,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

贫困学生感恩送锦旗

采访最后,罗信海对记者说,自己很高兴在共和村带领村民奋斗了这些年。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这两场大考中,“疫情不除誓不还,不获全胜不收兵”是他一直坚持的信念,也是他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