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作者 黄亦君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建设研究院教授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执政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当前,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要坚持深学悟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逻辑严密、体系严格、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赓续绵延到今天,有许多经典著作值得我们学习、领会与体悟。比如《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著作,向世人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学阐明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精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策略原则,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丰碑。对这样的著作必须仔细研读,逐句逐字进行研读,用整体的历史观和宏大的历史视野,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置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解读,从中读出无产阶级的历史责任、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将研读经典著作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紧密联系起来,从中读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责任、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
二要坚持守正出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守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核心要义;创新就是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会贯通。当前,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三要坚持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筑牢文化的根基,构筑文化底蕴,建构文化血脉;另一方面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基因,彰显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密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