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79夜 |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含视频)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 2020-07-15 22:11

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00:00 / -

今日晚安曲《一直很安静》

蔡康永有一句话:“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意思是说,一个人说的话,就是这个人的标签,说话的内容能反映他素养的高低。

其实,除了说话的内容,说话的音量也同样暴露了一个人的修养。

有人说:你说话的音量,就是你的教养。细想一下,确实是这样:约束自己,在公众场合,能管住自己的音量,不扰于人,是一种礼貌;一视同仁,面对弱者不高声呼和,面对强者不低声维诺,是一种品德;管住脾气,对亲近的人不大声嚷嚷,对陌生的人不一团和气,是一种美德。

最难能可贵的是,音量里藏着善良,音量是有温度的。

前段时间和学长在餐厅吃饭,一对夫妻抱着宝宝坐在我们对面。

过了一会,婴儿开始啼哭起来,丈夫听到孩子哭了,心烦地冲老婆大声嚷嚷说:“孩子饿了,快给他喂奶啊!”

男人说完话后,很多人都扭头看了过去,女人很难为情地让丈夫小声点,没想到他反而更大声地呵责妻子。女人又气又恼,又碍于公众场合不好发作,只好忍了回去。

过了一会,她还是没有给孩子喂奶,只是很羞涩地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学长看到后,立刻压低了声音告诉我要换一个餐桌。

作为丈夫,男人毫不顾忌地大声说话让妻子难堪,作为陌生人,学长悄无声息地为女子解围。

小事最能见人品,细节最能见智慧。

两人简单的反应,个人的修养,高下立见。

在不同的场合,用合适的音量,需要的是智慧;对不同的人,都能谦和有礼,不卑不亢,需要的是格局。

你的音量是一种修养,去控制音量亦是一场修行。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一位老师对学生提问道:“为什么人生气时说话要用喊?”

思考后,有学生回答:“因为丧失了‘冷静’,所以要喊。”

老师又问:“可是,为什么别人就在你旁边,你还是要喊呢,难道不能小声地说吗?”

没有学生能给出合理的答案,老师解释说:“生气的时候,两个人心的距离很远,为了穿越心的距离,使对方能够听见,于是人的声音很大。但是彼此声音越大,就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又要更大声地喊……”

是啊,声音越大,彼此的间隔就越大了,心也就远了。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时候,一时的小脾气,一点的小情绪,就足以让一个人心寒,一不小心,你就会赶走一个对你好的人。

前段时间,遇到大学同学,被她的改变打动。

她以前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说话也是自带扩音器,自己还总觉得这样有一种江湖女子的豪迈,所以她从来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更不会听别人的意见,降低自己的音量。

可是,上次遇到她,她说话风格完全变了,不再是“咄咄逼人”的语气,而是很有亲和力低语。

她说,自己的改变不是妥协,而是一种修养和提升。

是啊,音量大本身并没有错,也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标准。可是,当一个人能够学会音量得体,既能提升自己,又能顾及他人,这何尝不是一种修养。

音量大小是天生的,音量得体则是后天习得的。

音量是一种本能,音量得体就是一种能力。

以声压人,不如以德服人。余生,愿你,做一个温和有底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