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省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大赛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基地介绍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2023-07-10 18:06

【科室成立及发展简史】

我院急诊医学科组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为只有29张观察床位的急诊室。2000年,我院从各相关学科抽调近100人的骨干医师、护士充实急诊队伍,使其医护人员达180余人,投入近1000万元建立急诊手术室(5间)、急诊ICU(10张床)、急诊病房,完善诊室、抢救室,使其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结构较完善的独立型急诊科。 2001年,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具有GPS卫星通讯指挥系统,12辆救护车的院前急救系统。 2004年,贵州省省长办公会决议将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贵州省危重病救治中心设在我科,并于同年批准申请建设面积达18,000平米的现代急诊大楼,同年建立教研室并开始招生本科学生。 2008年7月1日,一座实际面积2000平米、建筑费达4500万元的急诊楼投入使用,急诊医疗设备投入近3000万元。2010年获得急诊医学硕士授权点并已开始独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12年8月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建设3年验收合格成为正式的国家重点专科。2014年获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急诊 ICU 为重症医学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获得中国急诊外科示范基地,中国创伤培训(CTCT)基地,中国创伤数据库一一贵州之库等均设在急诊科。

【学科概况】

贵医急诊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完整学科体系的临床综合学科。于2011年获批贵州省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2年8月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建设项目。本学科医护人员共计 415人,其中医师110人,护士246人,驾驶员15人,院前急救医师9人,护士20人,调度员11人,办公人员4人;学科带头人先后为梁显泉教授、李昆教授、伍国锋教授及邓进教授,现有正高级职称13人,博士学位11人,硕士学位30人,省管专家2人,政府津贴2人,博士生导师6人,杂志副主编1人,国家级学会或组织二级分会常委2人,医师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1人。另外有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1人、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千层次"人选1人,贵医附院青年领军人才以及后备领军人才各1人,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

急诊医学科近来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覆盖地区基金、青年基金及面上项目)、省部级基金30余项。近来10年急诊医学科共计发表SCI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加编写专家共识暨诊疗指南9部,有力推动了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了该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近来10年获得贵州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9项(包括贵州省科技进步奖、贵州省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学科声誉大幅度提高,连续三年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专科声誉排行榜为西南地区第五名,科技量值进入全国100强(53-83名);学科带头人伍国锋学术影响力位居全国第14位,为贵州省第一、西南地区第一、西部省市第一。承办全国学术会议4次、国际会议1次;国内外学术演讲26次,其中国际会议演讲2次。

急诊医学科近10年先后成为急诊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主体单位、消化道大出血救治快速通道全国示范中心(五星级)、贵州省高血压性颅内出血微创诊疗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危急重症绿色通道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贵州省紧急救援暨重症医学人才培训基地、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点、贵州省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贵州省院前急救质控中心、贵州省急诊专科联盟主席单位。

近10年以急诊医学科为第一获奖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分别为伍国锋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王丽琨获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彭吾训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李青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任思颖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此外急诊医学科获得贵州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急诊医学基地主任 学科带头人】

伍国锋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英国SCI 杂志Neuropsychiatry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神经急诊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常委,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脑血管病急诊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北图核心期刊30篇);学术大会演讲26次(国际大会演讲3次,大会主题演讲5次);担任SCI杂志《Neuropsychiatry》副主编、《脑出血》杂志及《癫痫与神经电生理杂志》副主编,担任《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编委;联合主编《高血压性脑出血微侵袭手术治疗》1部,参编《急诊医学》、《病理生理学》、《脑血管病治疗学》、《急诊医学研究进展》及《癫痫病治疗学》各1部。

【急诊医学住培基地概况】

急诊医学住培基地编制床位200余张,年实际开放床位数为300余张,年急诊数约20万人次,年急诊手术2000余台,每月进入抢救室救治的2级以上患者800-1000人次。工作单元分院前急救、接诊大厅、输液大厅、急诊观察室、急诊ICU、创伤外科3个病区、急诊内科系统3个病区;该学科以内科急诊为基础、重症监护为核心、创伤急诊为特色、神经急诊为亮点、紧急救援为使命。轮转科室和基本设备均能满足规培轮转要求。本专业每年在培学员十余人,进行为期三年的专业培训,结业后通过各大医院招录考试就业率高,为各级医院培养合格的医学实用性人才。

急诊医学住培基地相当重视本次比赛,基地教学主任王春庆、教学副主任韦卫琴组织各级学员经过理论考试+技能考试的严格筛选,选拔出6名有潜力、勤奋刻苦、勇于拼搏的年轻住培医生作为本次比赛的参赛选手。并从全科资深带教老师里经过一系列筛选,选中1名有多年临床经验、理论知识牢固、技能操作熟练的带教老师组成参赛队伍。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能够提升急诊医生的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人文沟通能力,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促进和改善医疗服务。同时,急诊住培基地也致力于培养参赛选手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升急诊专业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比赛,我们将以赛促学,打造一支基础知识扎实、技能娴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急诊医学专业人才,促进医疗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培养出一批可信赖的优秀医生。

急诊参赛团队培训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