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恋歌 | 贵州的石头能造塑料袋!记者现场燃烧实验
“石头+”玩出新花样
我现在正在都匀经济开发区的匀上石塑产业基地。和我一起跟大家见面的,还有我手上的这支塑料袋,它看起来和普通塑料袋没有差别,但是摸起来,非常的柔软,轻薄,而像这样的袋子,待会就要打包装车,运送到万里之外的巴拿马,那儿的市民每天都在使用这样的塑料袋。既然能销往这么远的地方,这个袋子,除了手感上不同之外,究竟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那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做一个实验。
现在,我们把这个袋子点燃,发现了吗?以往普通的塑料袋燃烧之后会冒出黑烟,而这个没有,并且我在现场,也没有闻到燃烧以后产生的塑料的气味儿,,烟灰缸里的是我们提前燃烧的塑料袋,可以看到,点燃之后的灰烬很特别,变成了灰色的粉末,而这些粉末也正是制作这个塑料袋的原料,石头粉。
对,就是随处都可以看到的石头!坚硬的石头能做成塑料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拯救“白色污染”的“疯狂石头”
这块是我们最常见的方解石,通过加工,变成了一颗颗石塑母粒,然后再将它与树脂等原料掺在一块,经过专业设备的加工之后,一卷卷半成品膜袋就从自动化生产线上“吐”出来了。
整个生产的过程不会排放出废水、废渣、废气,而处理的过程也不会释放有度有害物质。废弃的袋子通过焚烧,就会像刚才我们看到的那样,变成石头粉末;就算是通过垃圾填埋,也只需要六到二十个月就可以自然降解,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处理方式,最终它都会回归大自然,降低环境污染。而想要处理一个我们平时用的一般塑料袋,它降解的时间则需要上百年!
区位优势彰显 优质企业进驻
这项用石头造纸的技术也公司获得了2017年“全球人居环境技术奖”, 全球仅两家企业获得这个奖项,另一家为美国硅谷企业。真是“厉害了,我的塑料袋”!
“所需”与“所能”结缘互赢
在咱们黔南毫不起眼的石头,成为了广东企业眼里的宝贝,而黔南的资源禀赋,不仅仅是石头。
这里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路有远方。县县通了高速公路,、乡乡通油路,贵广高铁、沪昆高铁、黔桂铁路、湘黔铁路穿境而过,穿行在黔南,满眼是青山,处处是绿水。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荔波的绝美风景,令人神往。
对接黔南生态环境、区位交通、土地条件、劳务红利等资源,坚持“所需”与“所能”结合,在黔粤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入推进下,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落户黔南。2017年,广东、贵州两省政府决定在都匀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广东贵州产业园,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
2013年以来,广州市总共投入资金12亿,实施了400多个扶贫协作项目,惠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老百姓的房子越住越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教育医疗也更加有了保障,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出了大山,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更有干劲。
东西扶贫协作广 快进慢游在黔南
其实,广州帮扶黔南,换个角度看,也是互赢的结缘。现在的黔南,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早晨,从黔南采摘出来的新鲜蔬菜,下午就可以端上广州市民的餐桌,在黔南深山里的VC之王刺梨也与广州的王老吉来了一场浪漫的邂逅,变身“刺柠吉”。
这几年,60万广东游客畅游黔南。上午饮过早茶,坐上高铁,下午就可以到黔南喝上一杯都匀毛尖,领略贵州茶文化,欣赏荔波的独特风景,再品一顿地道的酸汤牛肉,还可以到秦汉影视城,体验一次时空穿越……从海的那边到山的这边,旅行,说走就走。
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一带一路”机遇,黔南全力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不断焕发新活力, 2018年GDP增速位列全省第2,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前三,跻身“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至第5位。如今的黔南,正如那首布依族民歌,好花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