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咖说丨李承贵:四个命题看王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
8月29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在贵州举办。动静记者专访了与会嘉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那么,王阳明心学之于当今社会究竟有怎样的价值呢?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承贵认为,王阳明心学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四个核心命题构成,因而我们应该从这四个命题中寻找阳明心学的价值。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李承贵
“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命题,李承贵指出,其中蕴含了“自信人心之善”的时代价值。“心即理”意味着人必须自信善体对自我的规定,从而肩负起行善的责任,义无反顾地行善,又意味着人具有自善的自觉与能力,对那些在去除私欲上犹豫者或逃责者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同时,李承贵表示,“知行合一”意味着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等;“致良知”则为人世间立法,凸显、挺立内在于人心的良知,使之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普遍准则,防止人们缺失信念而迷失方向。“万物一体”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达到这种社会理想的方略,所以他要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化天下,这其实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按照王阳明所说,去除私欲才是‘万物一体之仁’的实现,因而国家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成长、共享发展机遇、尊重彼此需要、关切彼此安全。我们要爱护生命以求安全、关怀生命以求发展、尊重生命以求和平,从而建构生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充分说明,传播、弘扬王阳明‘万物一体之仁’理念是多么的紧迫,是多么富有现实意义。”李承贵说。
李承贵告诉记者,以贵阳孔学堂为代表,贵州省在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未来也会在出版书籍、学术交流上和贵州有更深入的合作,期待能够探索更生动的方式做好文化传承转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融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赋能我们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