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茅台酒、虾子羊肉粉……一同品味遵义非遗的独特魅力!-- 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也是文化,是艺术更是生活。这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你可以见其形,听其声,尝其味……非遗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它既是热闹的节日,也是精美的手工艺,又或者是孩童时期就曾听过的古歌,甚至是你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日,亮点满满的非遗活动在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非遗大集轮番登场,让人直呼“血脉觉醒”,贵州各地还藏着哪些非遗惊喜?一起走进遵义,探秘各民族先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一起来看看
遵义都有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吧~
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
廖氏化风丹,历经370余年历史传承,是历史悠久的治疗脑部疾病的传统用药。其特殊的组方配伍和药母发酵工艺,对中风偏瘫、癫痫、口眼歪斜等头风脑病有着极好的疗效。
2004年获药品及药母发酵两项发明专利,2008年获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
化风丹为朱红色丸剂,剖面呈棕黄色,味辛。对四时瘴气、中风偏瘫、小儿高热惊风、癫痫、面肌麻痹有特效。由于此药功效确切,传至二三代声名鹊起,在云、川、黔、滇、桂广为流传,被誉为“居家旅行之必备圣药”。1710年,廖家正式命名此药为“廖元和堂化风丹”。
化风丹,中药传统制剂,主要指丸、散、膏、丹,此外还有酒剂、锭剂、胶剂等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套传统制剂工艺,结合某些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工艺上借鉴白酒发酵窖藏工艺,将核心药物处理制成药母,另将15味中药材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后,与药母合磨成粉,制成丸剂,再将朱砂水与麝香研磨后的混合剂均匀涂于丸剂表面,经附着后烘干即成。
化风丹的制作工艺在中药制作中属独创,其独特的组方配伍和多类型的药物炮制手法具有药物学科研价值;其在药理合于病理基础上辨症施治的制药理念及质量理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