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时代·回顾全运经典 | 【第七届全运会】“拳”心“拳”意,扎根贵州拳坛的刘杨海
1993年,中国拳击运动恢复后首次进入全运会,他作为贵州省拳击队主力队员,取得了51公斤级冠军,拿到了贵州省拳击史上取得的首枚金牌。2021年,他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贵州省拳击队主教练,代领这支被拳迷们誉为“梦之队”的队伍出征陕西,为贵州队战出更好成绩。他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对拳击的热爱,一直奋战在拳台前线,把贵州体育精神传递给一代代拳击人。本期,带你回顾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拳”心“拳”意扎根贵州拳坛的刘杨海。
40多年前,李小龙的横空出世让中国功夫享誉全世界,同时也如一粒种子埋在了许多男孩的心中,很多人曾梦想自己能走上拳台和对手一战高下,赢得全场观众的欢呼。这个心愿同样也埋藏在了年轻的刘扬海心中。1986年,我国全面恢复拳击运动;1987年,贵州省拳击队成立,最初队内仅6人,刘杨海就是其中之一。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拳击运动恢复后首次进入全运会,刘杨海代表贵州出战,一举夺得51公斤级冠军,这也是贵州省拳击史上取得的首枚金牌。
(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刘杨海获得冠军)
在夺得全运会冠军后,年仅28岁的刘杨海便逐步转型幕后,开启了他艰难与荣耀并具的教练员生涯。在至今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参与和培养了邹市明、李明勇、常勇、张果、徐诗琪、何君君、郭天燚、李明艳、赵仁学、肖兰海等多名贵州拳击人,助力他们夺得世界锦标赛冠军、奥运冠军、亚运会冠军,亚洲锦标赛冠军、世界军人运动会冠军、全运会冠军等荣誉;他所带的运动员中,有3位取得国际健将称号,16位取得国家级健将称号。从拳击1986年恢复至今,他和队员们共同成长,已连续参加和带队参加了8届全国运动会。现任贵州省拳击队总教练,国家级,国际三星级(最高)教练。
(2010年广州亚运会刘杨海与邹市明,常勇、张传良合照)
即将开幕的第十四届全运会,刘杨海依然代领贵州省拳击队奋战一线,作为教练虽不用站在拳台上,但也需要时刻关注队员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对手战术打法等等问题,刘杨海曾说:“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思想,跟着别人的步子走永远无法超越对方,我们只有走在别人的前面,我们才能够领先”。领先不骄傲,落后不气馁,贵州省拳击队在刘杨海的带领下越战越勇。对于即将开幕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他希望贵州健儿们能够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好好享受比赛!
(2020年陕西榆林测试赛合影)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于1993年9月4日—15日在北京举行(其中有部分项目于8月15日之23日在分会场成都举行)。大会设43个大项328个小项。贵州省代表团共有158名运动员参加射击、体操、艺术体操、拳击、摔跤、举重、柔道、击剑、田径、海模、空模、射箭、游泳、羽毛球、皮划艇、赛艇、无线电测向、围棋18个大项86个小项的决赛。经过六年的精心准备,贵州省各项目运动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优势项目(射击、体操、拳击、空模)上获3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新设的艺术体操和原基础较为薄弱的击剑也有了突破,艺术体操获得1块金牌,击剑获得1块银牌、1块铜牌。贵州代表团共有59人63次在14个大项中夺分,共取得4块金牌、3块银牌、1块铜牌,团体总分114分。金牌列全国第24位,总分列第27位。贵州省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全国45个单位,有15个获此荣誉,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意志与汗水,起点与终点,发令枪响,贵州体育人用实力靠近梦想,全运赛场,激扬青春模样。穿越贵州体育历史长河,汇聚贵州体育精神力量《筑梦新时代·回顾全运经典》,下期见。
记者:伍佑文、李周
图文编辑:伍佑文
视频剪辑: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