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发布:常见病毒性肝炎及预防

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健康贵州》 | 2019-07-11 11:42

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 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直,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 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一)肝炎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消化道传播。未煮熟的食物常常引起甲肝和戊肝的传播,特别是贝壳类的食物最为严重。

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途径传播:
1.输血(包括各种血制品)是乙肝、丙肝和丁肝医源性传播的重要方式;

2、母婴垂直传播;

3、以性传播为主的密切接触传播。

预防重于治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接种疫苗能大大降低患传染病的风险。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目前,甲肝和乙肝能通过接种疫苗,降低罹患风险。

(二)接种疫苗可预防的肝炎

甲肝疫苗

甲肝病毒传播途径广,人群普遍易感,是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而且容易引起集体单位爆发。2008后,国家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甲肝疫苗,我国甲肝发病率逐步下降。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甲肝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甲肝减毒活疫苗;一种是甲肝灭活疫苗。我省的甲肝免疫程序是:婴幼儿 18月龄时免费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在贵州省作为二类疫苗,需要家长知情、自愿、自费给儿童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替代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需要接种2剂次,18月龄和24月龄各接种1剂,2剂间隔半年。

甲肝疫苗除了用于儿童国家计划免疫人群,其他甲肝病毒易感者如:青少年、医务工作者、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性质具有接触甲肝病毒的人,均推荐接种甲肝疫苗。以上人群不属于国家免费接种人群,应遵循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

乙肝疫苗

我国作为历史上的“乙肝大国”,在与乙肝的长期战斗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长期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对付乙肝病毒最好的武器就是接种乙肝疫苗!对儿童实施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后,全国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 2006 年的 7.18%,5 岁以下人群已降到 1% 以下,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感染者 3000 多万人!

目前,国内现有的乙型肝炎疫苗均是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产品中不存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接种者不会因接种乙肝疫苗而患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接种程序可简单的总结为三个数字:(0、1、6)。

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不仅仅是婴幼儿,还包括如下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或暴露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家庭成员、多性伴者等。

来源:贵阳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