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贵州丨吃到只剩残汤剩水,是对食物的最高褒奖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所谓“苍蝇馆子”,是个起源于成都的说法。
作家韩少功在《成都方言》那本书里有个定义,说是“苍蝇馆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贪图蝇头小利且不大讲卫生的小馆子,一个是指规模小的餐馆。
这个定义下笔毫无感情,简直有点冷漠,还是若干年前美食家沈宏非说的好,他有篇文章就叫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苍蝇馆子》,“苍蝇馆子的特征有三,一是好吃,但不一定好吃死了;二是好脏,但不一定是脏死了;三是好便宜,但肯定便宜死了”。虽然不严谨,但说得实在妙。这样的馆子,天南地北,哪个城市集镇里没有呢?想要吃出锅气,吃到火候刚刚好,吃得让米饭遭殃,必须得是苍蝇馆子的出品,那里面有着再高档的餐厅都欠缺的烟火人间、市井百态,以及生猛鲜跳。
朋友知道我对苍蝇馆子的偏嗜,上周约着,找到下威清路的一家小店,让我吃了个痛快。
此君是个吃货,过去曾有推荐,非常靠谱。自然,这一次也充分勾起了我的好奇,期待满满。
拐进一条小巷,这家馆子就在路口附近。进得门来,左手墙上一大块黑板,粉笔写了林林总总几十个菜品,据老板自称,会根据时令略作调整,不怎么研发新品,把这些菜烧好,足矣。
窃以为,是个有态度的态度。不免期待更高了。
总共七条汉子,入座就申明原则,不喝酒,纯吃饭,理由有三,一来在座的,几乎都不好酒,原本就可和可不喝;二则贵阳风格的苍蝇馆子,妙处就在于菜品皆能下饭,索性安安逸逸、主题鲜明地炫一把碳水;最后一个,都是熟悉的朋友,不需要酒来热络场子。
人到齐已经七点钟,不等菜上齐就开始添饭下筷子,不仅仅因为真饿了,更重要的是,这种以火锅快炒为主的菜式,都得趁热吃。
宫爆腰花、宫爆板筋这类常规操作,属于贵阳馆子必备,火候把控精准,师傅下手还有自己的风格,我猜想稍微多放了一点糖,增鲜之余,少少地带点甜口,但又没到腻的程度。
糟辣梅子肉得到一致好评,出彩在配菜上,有洋芋丝、折耳根、蒜薹几样帮衬,吃起来口感味道层次都丰富起来。
炝锅鱼是招牌菜,点菜时,我还有点犹豫是要这个还是糟辣鱼,老板娘一句话点醒,下次来再点不迟。上桌后吓我一跳,鱼还蛮大只的,贵阳炝锅鱼有两种风格,现吃现炸,外脆而里嫩,备好后上菜前复炸,突出干脆。这家属于后者,我挟了一块刚刚吃完,转头看时,鱼不仅翻了面,而且只剩头尾了,好吃得朋友们都不讲餐桌道义咯。
青椒炒大肠也很赞,大肠事先卤过,略存韧劲,肥腴入味,对于脏器爱好者而言,美妙无比。
炒包谷上桌,适合舀在碗里拌饭,苞谷新鲜,炒至微微有点焦,舒服极了。此外,还有一份烩三鲜亦出色,但我更喜欢的,是糟辣茄夹,炸至焦黄,快速下锅裹满糟辣汁,我连吃两块,犹觉未能过瘾。
这顿饭吃得爽快,不用喝酒,各自炫饭,带路的朋友迅速干掉三碗,其余人也两碗起底。不到三刻钟,这顿下饭大餐已告结束,开始续上苦丁茶闲聊,请客的朋友大概觉得没有上酒有点不好意思,硬是偷偷加了份炝锅鱼“补仓”,大家一边客气,“不该点,但凡好吃的菜,上第二份味道肯定打折”。事实却是,大家被狠狠打脸,三下五除二,第二条炝锅鱼也吃得只剩骨架。
临告辞前,老板出来打招呼,我们指一指桌子,以示赞许,真的,只有残汤剩水,这是对食物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