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柳文刚:养牛“犇”向幸福生活

沿河融媒体中心 | 2024-03-15 14:50

牵牛要牵牛鼻子,致富要靠产业带。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积极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养殖肉牛产业中来,一起忙牛事、赚牛钱,“牛”产业真正成为了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

近日,记者来到甘溪镇户里村肉牛养殖户柳文刚的养殖场,寻着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只见一头头肉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柳文刚在牛棚内正忙着给牛添加饲料,检查牛的身体状态等,妻子则在另一侧的牛棚外清理打扫牛舍。

忙活完,柳文刚夫妇便背上背篓来到田地里收割牧草,将草背回牛棚旁边的木屋,这间木屋是牛的专属“厨房”,里面堆放着新鲜的草料和成捆的干草,柳文刚迅速将刚刚收割的新鲜牧草放进搅拌机为牛准备好下一顿的餐食。

“牛喜欢卧倒休息,每天我们都要对牛舍进行清洁,保证牛体清洁,而且随时关注牛的健康,自己给它们打预防针等,提高抗病能力。“柳文刚说。

柳文刚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全家一直在外地打工,一年收入只够维持一家人的正常开支,所以他一直琢磨着干点自己的事业。当从亲戚那里了解到养牛收益不错时,他决定回家乡做肉牛养殖。

2017年,依托国家惠民政策,柳文刚建起了牛棚,成立了武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把牛养好,柳文刚积极向有养牛经验的乡亲学习喂养管理技术,闲暇之余自学有关肉牛养殖的知识。

在他的多年精心饲养下,他养的牛个个膘肥体壮,发展到现在有30多头。柳文刚通过养殖肉牛产业得到的收入不仅能满足家庭的开支,还让家人的生活品质变得更好。现在,柳文刚发展牛产业更有信心,夫妻俩干劲十足,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养牛产业上。2024年他增加了7头母牛,对牛棚进行了改造升级,让牛棚更加专业化、标准化,下一步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至50头左右。

“养殖这么多年,我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一直坚持自己种草,绿色养殖,保证喂牛的草料品质好,这样牛肉品质也有保障。”柳文刚说。

如今,沿河越来越多像柳文刚这样的人靠养牛产业发起了“牛”财,日子也跟着“牛”了起来。大家都铆足了“牛”劲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祝钰琳 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