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洞村
沟洞村村属剑河县敏洞乡管辖,村距离剑河县城84公里,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是一个侗族村寨。
沟洞村地处两条山岭之间的山谷斜坡面上,村民居住地势陡峭,房屋依山而建,民房鳞次栉比,步道硬化串通农户。建筑多为悬山顶穿斗台梁式结构,青瓦屋面,翘脚飞扬,其木雕石刻、柱础、窗花等多姿多彩,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侗族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文物古迹
古石碑:沟洞村的古碑一共有4处,古碑石文化积淀浓厚。极具侗寨古韵遗风之美的沟洞“青石文化”闻名于世。据考,沟洞青石开采始于明末清初。寨内的青石碑刻,如:重大史事碑、契约文书碑、筑路修桥功德碑、墓志铭碑等随处可见;当地人就地取材,喜欢把重要的事情记录在石碑上,史文化源远流长,记载着沟洞人的过去。
古石桥:共3处,都位于村头,两个青石板桥相距不到10米,都横跨在小河上,另外有一座古石拱桥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桥长20米,宽3米,高6.5米,全部取材当地青石精工砌合而就,可谓巧夺天工,精美至极。历时将近三百年,古石拱桥依然坚固如初,光彩夺目,堪称古代桥梁建筑之典范杰作。沟洞有“踩不断的石板桥”说,现存多处古代横跨溪沟的整块青石板桥,虽饱经沧桑,但至今仍在续写历史。
古井:共有3处,井水实为山泉,水从山穴处涌出。村民于泉眼上修建拱形井盖,形同拱桥,其上为路。井壁、井面和井底都以石板铺砌,分为三级。头级饮用,二级洗莱,末级洗衣。其中有两口井还有碑文的记载,都位清代时修建的。
古粮仓:位于沟洞村的寨里中部,共有两座,下面潮湿没有堆放粮食,这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沟洞的村民害怕起火灾就没有把粮食存放家中,就建起了粮仓存放;粮仓有上下共2层,为木构架结构,单体建筑,共有40平方米,屋顶用瓦覆盖。
红军沟洞记碑:“红军沟洞记碑”位于沟洞村北面路口(2012年立),碑上记载的是红军长征时期途径沟洞村,沟洞村民英勇的为红军带路,不畏死亡,帮助红军脱离包围圈做贡献的事迹。缅怀红军为新中国的事业牺牲的伟大精神。
红军烈士之墓:烈士墓为纪念长征时期英勇战斗而受伤倒在沟洞的红军战士而立。为使英烈长存2012年县人民政府在沟洞村村口立了新碑,题名为“红军烈士之墓”。
节庆活动
翁谱节又叫“翁萨节”,在每年小暑过后的第一个卯日,翁谱节是沟洞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节日的目的和意义是以纪念祖先落居沟洞建造家园、开田修路、劳作不易、吃穿简朴、艰苦朴素为主的祭祀活动。因此,翁谱节的礼仪特别讲究,祭祀一定要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