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赤水这些村民都在进山“掘金”……

2025-10-30 10:49

秋意渐浓,赤水市两河口镇盘龙村的连绵竹海层林尽染。在这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宝库”中,村民们正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竹林间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晨曦初露,村民卢开金已背着竹篓走进自家竹林。只见她手法娴熟地采收箐竹笋,不一会儿便装满了背篓。

“我家40多亩箐竹林,今年从九月底开始采笋,采笋时间将持续一个月。这季预计能收获1万多斤鲜笋,可带来7000多元的收入。”望着漫山翠竹,她脸上绽放着笑容。新采的竹笋经过整理,即将装车运往山外销售。

竹林深处,砍竹声、劳作声此起彼伏,奏响秋日丰收曲。“这段时间除了采笋,我还请了三四名工人帮忙砍竹,每年竹原料销售能增收3万元左右。”卢开金表示,“这片竹林就是我们家的‘绿色银行’。”科学化、规模化的竹林经营不仅让她家走上了致富路,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务工机会。

与此同时,村民淦代珍与丈夫也在竹林间忙碌。他们将采收的鲜笋一篓篓运回家中,整齐堆放,等待收购商上门。

“现在每天能采300多斤,公路通到家门口,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交易,特别方便!”淦代珍一边利索地为新采的竹笋去皮,一边介绍。这些经过初加工的鲜笋以每斤1.2元的价格被收购,成为市场上备受青睐的新鲜食材,或送往企业深加工后变为开袋即食的成品。

在淦代珍家中,鲜笋经精心加工后焕发出新的价值。“我们会留存部分鲜笋,通过熏制工艺制成筒筒笋。”她介绍道。尽管制作工序较为繁琐,但成品不仅风味独特、易于储存,还拥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同时也成为家人青睐的美味。这种“鲜销+加工”的双轨模式,有效延长了竹笋产业链,让竹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化释放。

广袤的竹海不仅是守护青山的生态屏障,更是盘龙村人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随着产业道路不断延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盘龙村的“竹文章”正书写出新的精彩篇章。今年全村300余亩箐竹林预计总产量将达10万余斤。

如今,盘龙村群众正用勤劳和智慧,在这片竹海中开拓出越来越宽的致富路。幸福生活,如笋般节节高升。


赤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亚

编辑 颜瑞

二审 李卓环

三审 穆世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