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朱山委员建议这样做
在微博发布几张照片,可能就出卖了自己的位置;使用一些移动APP时,或许后台正在收集你的照片、信息;随手连接免费Wi-Fi,也许支付账号、密码就被不法分子窃取。
今年二月,江苏省涟水县人薛某某利用群众购买口罩的迫切心理,制作并发布“口罩预约服务”虚假网站,非法获取公民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4000余条。最终,薛某某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案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在今年两会提请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个人信息保护与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入法等引发高度关注。而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山也带来了关于加强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提案。
朱山委员认为,公民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和公权力介入又较少,导致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因此,他建议加快《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规范和标准文件制定,为监管部门将被动执法转变为主动执法提供基本的依据和标准。与之配套发挥效能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也应当及时跟进,切实增强公权力干预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山
记者了解到,此次两会,朱山共提出了四条建议。除了建议加快《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规范和标准文件制定以外,他还建议加快大数据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调研,重点针对贵州等大数据试验区地方立法及实践情况深度调研,必要时先就研究较为充分的问题先行立法;建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具有普遍敏感性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类侵权案件纳入公益诉讼范围;建议各级执法机关主动健全执法规章,加强主动监管力度,从立法、执法环节全面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报告、抽查、普查以及重点企业调查制度,及时核查信息采集、保存、使用等行为的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