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进入“黑五月”了!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每年的11、12月到翌年的3、4月,被称为"黑五月",意思是在这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容易高发。尤其是有高血压的患者,季节交替,温差大,血管易收缩,更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梗等。如何管理好血压?高血压病人怎样安全度过"黑五月"?
科普指导
国家岐黄学者方祝元教授工作室贵州工作站
一、血压是如何形成的?
心脏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血压。理想的血压是<120/80mmHg。
二、高血压的定义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将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三、血压水平的分类和定义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四、高血压可以造成哪些靶器官损害?
五、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摄盐过多、进食高热量食物而缺乏运动所致的超重/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长期精神压力大、有高血压家族史、男性≥55岁及女性≥65岁。有以上危险因素之一者,建议每6月测量1次血压,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及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目前有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
测量血压时要有高度合适的桌椅、血压计、血压测量结果的记录本。
1
测血压前30分钟不吸烟、饮酒或喝咖啡,排空膀胱,至少休息5分钟;测压时患者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
2
坐位:双脚自然平放;上臂与胸壁成40°角放于桌上;用手触摸肘窝,找到肱动脉跳动的部位;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袖带下缘距肘线2~3cm,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裸臂绑好袖带,袖带必须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袖带型号要合适,袖带宽幅过窄或缠得过松测得血压会偏高,袖带过宽或缠得过紧测得的血压会偏低。
3
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不稳定的患者,早晚各测1次/天,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后、服药前,晚上在临睡前,连续测量7天,以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的参考。
4
每次测量血压2~3遍,每遍间隔1分钟,取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因为首遍测量血压数值往往偏高
5
如血压达标且稳定者则每周自测1天,早晚各1次。
降压要点
1. "降压是硬道理"
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将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降到最低,最大获益。
2. 何时启动降压治疗?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140/90mmHg和(或)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该启动药物治疗。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应及时启动降压治疗。
3. 血 压 控 制 的 目 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能耐受和部分高危及以上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老年高血压<150/90mmHg,如果耐受可进一步降低。
4. 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
高血压病中医预防与调护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由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肝肾阴阳失调而发本病。本病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肾,基本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具体为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恰当应用养生方法锻炼身体,使患者血压达标及显著改善临床不适症状的同时,亦要延缓及减少高血压造成的心、脑、肾、血管、眼等靶器官的损害,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从而实现中医药全程防治高血压。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本病不在于单纯降低血压,其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以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具有降压、改善心脑血流供求不平衡的功效,从而明显地改善症状,促进心脑血管病的恢复,对二、三期高血压病尤为明显。
中医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类型,即: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
除方药治疗外,中医中的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除以上治疗外,还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戒除烟酒,这些都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高血压的防治保健
1.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的摄入量逐渐降至5克左右(约相当于食盐13克),适当增加钾、钙、镁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2. 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防止超重和肥胖。体重超标者应减重。
3. 戒烟酒。
4.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和紧张工作。
5. 适当开展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而言,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能缓解精神过度紧张、调节生活,对防治高血压均有重要意义。可采用慢跑、步行、骑自行车、游泳、做体操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但应遵循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的原则。
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驻贵州专家
朱 贤 慧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江苏省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入选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项目。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心系疾病,包括高血压(眩晕、头痛)、冠心病(胸痹心痛)、心律失常(心悸)、心力衰竭、睡眠障碍(不寐)等心系疾病的诊治。
坐诊时间及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
12月19日(周二)上午
12月22日(周五)上午
预约方式:
方法一:电话预约挂号
0851-82269999
方法二:扫码预约挂号
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院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