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空间·好书纪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贵州广播电视台故事之声 | 2022-08-30 20:30

1928年10月,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做了两场面向女性的演讲——“女性与小说”,之后她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并于1929年出版。 

伍尔夫讲述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历史对女性的偏见、女性面对的共同命运以及女性贫困对其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女性要认清自身的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独立思考,自由生活,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成就自我。

“女性身上有一种高度发达的创造力,生来复杂且强大……她们的创造力和男性的极为不同。这种力量是几个世纪的严厉约束换来的,它不可替代,如果遭到遏制或者白白浪费,那绝对是一万个可惜。” 

——伍尔夫

被压抑的女性表达

为了准备关于“女性与小说”的演讲稿,伍尔夫坐在大英博物馆,随便挑选了十几本男性学者研究女性的书。她发现所谓的“聪明男人”频繁地谈论着女性,他们谈论女性的内容充满了偏见。

可想而知,在那个时代,女性想要崭露头角有多困难。伍尔夫在书中写道:“在16世纪,怀着诗才出生的女人是不幸的,她的内心将充满煎熬。她需要释放脑中的一切,然而她的生活条件和本能都与这种心境为敌。”

到了19世纪,情况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尽管中产阶级女性开始写作,我们熟悉的女性作家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乔治·艾略特纷沓而至,但她们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外界的干扰。

简·奥斯汀大部分作品都在大客厅完成,她写得很小心,随时准备用吸墨纸将她的手稿盖住,生怕被仆人、客人或者其他外人发现。来自男性的敌意,使《简·爱》的作者夏绿蒂·勃朗特愤怒,而愤怒伤害了她的诚实,使她背叛了自己的故事,在本该描绘角色的地方,她沉溺于抒发某些个人的不满情绪。

更棘手的是,男性思想的重量、步调和步幅和女性完全不同,提笔时,她们并不能像男作家那样依循惯例,她们需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传统和工具。

女作家创作时所面临的挑战,被放大了无数倍,但也正是因为她们的铺路,奠定了女性写作的传统,后来的女性写作者才有幸站在富矿之上绽放光芒。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超越

当女性开始书写,女性地位也发生了奇妙的转变:在16世纪,女性是沉默的“他者”,她们作为对象,被书写、观看。而在19世纪以后,女性逐渐拿起笔,开始书写女性。这种观察是源自于女性内部的,她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察到更细腻、更幽微的情感。

独立是女性意识觉醒的第一层理解,但伍尔夫并不满足于此,她还进一步提出了“雌雄同体”的概念。很多人对“雌雄同体”这个词有误解,事实上,这个词可以往前追溯到现代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在心理学意义上,还是在生物学意义上,都没有纯粹的男人或纯粹的女人。他的学生荣格更进一步地提出, 男性在无意识中潜藏着一个女性人格,女性在无意识里也藏着一个男性人格,荣格认为,只有让两种人格和谐共处,才能达到个体内部人格的和谐以及个人心理的完善。

在此基础上,伍尔夫将“雌雄同体”扩展到两个性别的艺术创作,她写道:“成为一个简单纯粹的男人或者女人,都是致命的;你必须成为有男子气概的女性或有女性气质的男性。”

这是伍尔夫的创作观,也是她对待性别观念的态度,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消除对立。

伍尔夫鼓励女性独立,但她并不鼓吹两性对立。事实上,她非常警惕性别对立带来的冲突感,她认为,这会限制大脑的自由。而消除性别对立,可以让我们从无意义的性别之争中抽离出来,更多地关注“人和真实世界的关系”。

第二层:承认差异、价值互补。

两种性别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也有优势。伍尔夫认为:“每个人脑袋后面都有一块自己永远看不见的盲区”,“两个性别的人应该互相帮助,描述对方脑后的盲区。”

第三层:两种性别的交融。

伍尔夫颇为理想化地提出:“任何艺术创作,都需要大脑中的男性和女性先达成某种合作。两种对立的元素必须紧密结合。作家的大脑必须完全放开,读者才能感觉到他完整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经验。”

再谈伍尔夫

最后,让我们回到伍尔夫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每年五百磅的收入,另一样是一间可以上锁的房间。”

身处不同的时空,它的象征意义依然存在:

1.“每年五百磅的收入”意味着经济独立,既不用为了生计发愁,也不需要依赖男性。

2.“一间可以上锁的房间”意味着精神自由,当你需要专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你可以从生活的琐事中抽身出来,躲进这间房间,暂时隔绝外部的打扰。

相比起16世纪、19世纪的女性,伍尔夫认为,她们已经拥有了巨大的优势,不应浪费物质条件所带来的精神自由。

因此,在这本书的最后,她鼓励女性去写作:“我请大家一定记住自己的责任,要努力提高自己,追求精神世界;我要提醒大家,你们肩负着怎样的责任,你们对未来又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1.png

如果所有女性都被困在庸常之中,不去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这个世界上就缺少了“她”的身影,缺少了“他”对“她”的理解。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更多的女性拥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独立的空间,我们比20世纪剑桥的女大学生们更容易通过行动打破头顶那层“玻璃天花板”。

所以,正如95岁中科院女院士、中国第一个女天文台台长叶叔华所说的:“如果你想要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你要展示你的能力,要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高。”

与其抱怨不公,不如去行动、去改变!

伍尔夫通过《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给我们带来了某种力量,让我们相信,表达可以带来更好的表达,行动可以带来更多的行动。

1.gif
 

我也在努力变得坚强,遇事不再柔弱,祈求他人的怜悯与帮助。

不再被所谓的“女性气质”所束缚,时常告诉自己:要去做事,不要去理论,要去争取自己的地位,而后影响他人的想法。

无数的女性前辈为我们铺下了一条通往独立的、真实自我的路,而这也是我的方向。

——小可

文本参考:中信出版 《女孩,珍惜你的表达欲》 作者:亦然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