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置业贵州公司履行人才强企责任巧用“加减乘除”解好全面深化改革干部人才选育“方程式”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功以才成。中铁置业贵州公司深刻领悟“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重要内涵,紧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公司党委创新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精准破解干部人才“选育管用”关键环节难题,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为企业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在选拔储备上“加满油”,拓宽视野做强人才“蓄水池”
筑牢人才梯队根基,是保障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贵州公司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选人用人“入口关”。在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晋升管理办法中关于工作经历、学历、职称等硬性资格条件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深化“岗位胜任力模型”建设,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序列岗位的核心职责、能力要求及技能素质标准,细化、量化选拔标准,实现“精准画像”。此举有效优化了人岗匹配度,畅通了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通道。近年来,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骨干被及时选拔到关键岗位,公司自有培养的校招生一路成长,在中铁置业系统内任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25人,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源头活水”。开展人才盘点测评,根据实际汇总《全员人才盘点看板》,聚焦工作呈现、素质表现、发展意愿,按照“高能力、高潜力、高业绩、高认同”建立人才库创建后备人才库,“蓄水池”效应日益凸显,针对进入人才库的人员逐步建立《人才档案》支持用人相关决策,为保障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与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淬炼培养上“减弱项”,精耕细作练就干事“真本领”
针对干部人才能力素质的短板弱项,贵州公司党委精心设计“施肥浇水”工程,着力提升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推出“三步走” 赋能计划,确保“月度好课”品牌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第一步:需求导向定计划。 公司深入践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各部门、中心及一线城市项目公司,精准“把脉”业务痛点和发展所需,形成“菜单式” 年度培训需求清单,为科学铺排全年培训计划提供坚实依据。第二步:精准识别优课程。 面对初期课程资源庞杂、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公司建立“精准识别” 机制。从海量课程中严格筛选,聚焦核心业务能力提升和前沿知识更新,优中选优确定“月度好课” 。着力在课程内容、形式、师资上“出新、走新、上新”,变“填鸭式”灌输为启发式教学,力求将专业的业务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有效避免了学员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程中迷失方向,显著提升了学习的吸引力与获得感。第三步:三要三不要提质效。
在“月度好课”实施中,公司严格贯彻“三要三不要” 授课原则:“三要”: 一要讲清楚战略,确保学员深刻理解公司发展方向;二要讲清楚业务,聚焦核心流程和关键技能;三要讲清楚问题,直面工作难点堵点,寻求破解之道。同时要求授课方式“讲出新意” ,善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互动研讨等,坚决杜绝“空心课堂”,全力打造“金牌课堂”。强调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公司发展实际,鼓励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随堂测试等方式即时检验学习效果,强化知识转化。“三不要”: 一不要“照本宣科” ,避免课堂枯燥乏味;二不要“高谈阔论” ,脱离实际,确保课程“接地气”、有实践价值;三不要“论资排辈” 定内容,鼓励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进课堂,保持知识体系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这套组合拳有效提升了培训的精准度和含金量,干部员工的履职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持续淬炼。
近年公司推出品牌工程“人才训练营”破解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人才现代化支撑。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干部人才队伍。以破题公司发展为主要任务,结合适应性主题开展多人才锻炼、增强组织人才黏性,激发干部队伍活动,重燃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曾以“提气势、精专业、创效能-项目管理提升课题”为主题开展训练营活动,后期将结合房地产行业代建项目主题,破题行业发展深入研究发展趋势。开展“中层管理岗位试用期满述职汇报会”,在干部人才任职上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方式撬动“建功立业”,保证“在位有为”,在过程中明确述职标准、强化选用力度,激励干部人才担当作为,通过“同台比武”“现场过招”方式,共话公司发展遇到的难题和机遇,锚定关键环节,结合市场发展,更好地总结经验做法,其中不少中层岗位人员通过述职汇报提到的经验做法已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大大提升了干部人才履职能力。
三、在深化改革上“做乘法”,优化体系激活发展“新动能”
深化改革是释放人才活力的“乘法器”。贵州公司党委以优化治理体系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修枝剪叶”,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深化权责梳理,优化三级管控。紧密对接集团公司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贵州区域市场特点和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公司动态调整区域公司、项目公司的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通过系统梳理、明确界定各层级的权责边界,大幅减少了管理交叉和内耗,有效提升了决策效率和执行力。此举促使总部、区域、项目三级组织真正实现了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工作同频,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显著增强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市场反应速度和核心竞争力。
改进绩效考核,强化价值导向。公司深刻认识到绩效考核是引领发展的“指挥棒”。随着组织架构调整和战略重点变化,公司与时俱进地优化绩效考核体系。更加突出价值创造导向,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权重。针对公司层面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如重大节点攻坚、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创新业务突破等)量身定制专项考核方案,实施精准激励。确保员工个人目标、部门组织目标与公司整体经营目标及阶段性战略重点保持高度一致,调整了各组织与公司整体业绩挂钩方式、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与组织绩效结果的关联分布关系以及个人考核周期,最大限度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与导向作用,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
四、 在选贤任能上“除短板”,强化保障凝聚干事“向心力”
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是消除人才后顾之忧、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保障。贵州公司党委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创新激励关爱机制。积极探索构建更加灵活、更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杠杆作用,合理拉开差距,向关键岗位、骨干人才和创造突出价值者倾斜。严格落实“六险两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的足额缴纳,切实执行员工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管理规定,有效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工作以来,普惠了近百人次员工,提升了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营造“家”的氛围,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全身心投入公司改革发展事业,打造“置业‘心’动力”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品牌、加强女职工专项权益维护、组织职工运动会、职工文艺汇演、置业朗读者、书画展征集展、“九大主题社团活动”等特色品牌活动,坚持做好厂务公开、签订集体合同提升企业民主管理能力。
中铁置业贵州公司通过系统运用“加减乘除”法,在干部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上持续发力、精准施策,有效破解了改革深化期的难题,激发了人才队伍的创新创造活力。这不仅为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锻造了坚实的人才基石,也是中央企业积极践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起点上,贵州公司将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人才高地,为企业行稳致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中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