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谷里:产业调整村带头,助农增收菌铺路
“搓种要小心点,水不能乱用,必须要用我们村的山泉水……”,谷里镇小街村村支书在一旁耐心仔细地指点村民进行羊肚菌的搓种和种植。
村民正在搓菌种
立冬刚过,空气中夹杂着丝丝寒意,谷里镇小街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羊肚菌的种植,只见村民们忙着拆菌包、选种苗、人工搓种、翻地、播种……干劲十足,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现在马上年底了,加上疫情影响,出去找不了什么工作,而且现在外面的经济不好,待遇也不行,之前离乡背井丢下小孩和老人外出务工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好了,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带领农民发展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而且政府还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种植技能,我看今年的羊肚菌的效益好的话明年我把我家土地全部拿出来搞羊肚菌的种植”,小街村村民陈晓明一边和种一边高兴说道。
小街村通过多番考察和调研,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盘活现有资源,利用自建的40个大棚发展羊肚菌项目。目前,小街村羊肚菌正在紧紧有序的栽种之中,现已投入12万余元,用工200余人次,预计发放资金2万余元,羊肚菌正常投产后预计每亩收益2万元,涉及小街村72户253人贫困户。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 %,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羊肚菌的种植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谷里镇结合自身土地和水质等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富民强民开启了新的道路。
长期以来,谷里镇紧扣省委、省政府倡导发展的十二个特色优势产业,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产业扶贫新路径,牢牢抓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党组织“领”、龙头企业“带”、贫困农户“联”的方式,全面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投入1500万元计划发展1000亩食用菌产业,预计年总产值达1350万元,净利润达400余万,可解决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发放务工劳务费用600余万,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同时按照7:2:1的利益联结进行分红,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下步,谷里镇将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规划建设菌棒生产基地,提高种植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吸纳更多农户参与其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巩固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刘耀天 高望
编辑:王维
编审:侯超 王珂